原标题:专家提示:春夏出游谨防这种“小黑点”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记者林苗苗)五一假期,不少家庭都要外出游玩。专家提示,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要小心这种“小黑点”——进行户外活动时,要谨防被蜱虫咬伤。
随着天气转暖,蜱虫每年4至9月最为活跃,通常在草丛、森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资料显示,蜱虫可以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徐京杭介绍,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叮咬人体后可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性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如莱姆病)等。
“这些疾病多数都有发热,但是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徐京杭提示,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徐京杭表示,及时清除叮咬的蜱虫,可大大降低感染率。可使用镊子,尽可能贴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将其拔出,尽快消毒叮咬部位并洗手。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斯说,如果蜱虫叮咬很牢固,建议尽快就医处理。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自行处理,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内。
减少蜱虫的危害,预防为主。徐京杭建议,如果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长衣长裤,减少皮肤露出;衣物最好选择浅色,便于发现蜱虫;避免在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防蚊液也能起到减少蜱虫叮咬的作用。在草丛、树林等地活动后,家长应重点检查孩子裸露在外的皮肤,耳后、脖子等也要仔细检查有没有新增的“小黑点”,避免蜱虫藏匿。
编辑:齐少恒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62-4570-0.html春夏出游谨防这种“小黑点”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家长怎么说话孩子才听得进?
下一篇: 伏案久坐 “白领”也要预防职业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