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哪些对C端的医疗健康互联网产品?
当前C端的医疗健康互联网产品都有什么功能?这些功能真的有用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看现在都有哪些C端的医疗健康互联网产品。
疾病:围绕疾病来提供健康服务。
如: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微医、春雨医生、丁香医生等。
核心服务:通过多路径导入到核心疾病环节,按照疾病类别展开各自特有的健康服务,如预约医生、挂号、医患咨询、就诊/转诊/复诊/陪诊预约、海外就医、住院信息等。
药品:围绕药品来提供健康服务。
如:天猫医药馆、1药网、京东医药馆、好药师、掌上药店、快方送药、叮当用药、七乐康等。
核心服务:通过多路径导入到核心药品环节,依据各自对于药品产业链的把控提供各自特有的健康服务,如找药、寻找稀缺药、缺药服务、药品咨询、购药、用药管理、慈善赠药、药企药品DTP等。
内容:围绕内容来提供健康服务
如:快速问医生、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妙健康等。
核心服务:通过多路径导入到核心内容环节,依据各自对于健康知识库的把控提供各种特有的文字、语音、视频、直/点播、搜索等健康服务,如自诊、百科、视频、文章、健康搜索、健康直播等。
诊前
在病患就诊前介入,包括两个部分:无疾病介入(健康、亚健康状态)、有疾病介入(未确诊阶段),通过分别对这两个部分的介入来提供健康服务。
如:快速问医生、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妙健康、微医、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等。
核心服务:按无疾病介入(健康、亚健康状态)、有疾病介入(未确诊阶段)这两个部分来分别分析:
介入无疾病的环节:针对健康/亚健康的人群,通过健康内容来提供健康服务,典型代表是那些内容型C端的医疗健康互联网产品。
介入有疾病未确诊的环节:针对已经出现症状,担心自己患有疾病的人群,在未确诊之前提供相应的服务,按照介入深度不同有:
单向内容服务:用户对平台产品的单向内容检索,如搜索、百科、音视频资料获取等。
双向内容服务:用户跟平台的双向内容交互,如自诊、医生咨询、药师咨询、患者社区、医患社区等,通过用户和平台共同的输入输出完成该环节的双向内容服务。
就诊决策服务:基于单向或双向内容服务后,用户进入就诊决策环节,平台通过对该环节的介入,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如找医生、找医院、预约挂号、预约名医、预约住院等。
诊中
在病患就诊的中间环节介入,通过对病患就诊过程的介入来提供健康服务。
如:院内导诊、陪诊服务、诊疗记录、电子病历、院内导航、院内就诊百科等。
核心服务:基于用户做过就诊决策后,在整个就诊过程中的服务,包括陪同诊断、诊疗记录、电子病历、院内就诊百科等。
诊后
在病患就诊后介入,病患就诊后,围绕病患已确诊的疾病,已就诊后的诊断记录来提供健康服务。
如:海外就医、转诊、复诊预约、病历解读、药事管理、医疗金融等。
核心服务:在用户确定了所患疾病后,围绕所确诊疾病展开健康服务,如严重疾病是否要升级到更高级别的医院就诊,甚至是海外就医;不严重疾病是否降级到社区医院或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对已产生的历史病历的跟踪和解读等;针对疾病所用药品的问药、找药、用药、买药等药事服务。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不同阶段基于疾病、药品、内容可以拆分出不同的功能,有些功能跟阶段有关,有些功能跟阶段无关。
在实际的医疗健康场景中,依据用户不同诉求阶段会针对不同类别的内容做不同权重的获取。
医疗健康是具备场景化的行业,在互联网产品中需要尽量还原线下医疗健康的场景,构建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医疗场景。
医疗健康是具备专业性门槛的行业,互联网无法消除这个门槛,只能去匹配这个门槛,包括构建线下的医疗资源(含医生、医院等)来提供相关服务。
医疗健康是知识性行业,可在互联网产品平台上构建专业知识内容,来解决用户对内容的需求。
医疗健康的核心还在于线下的医疗资源,这个是解决真实患者实际疾病的关键,拥有这类医疗资源的平台会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62-1594-0.htmlC端的医疗健康互联网产品有哪些?(产品功能总结)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