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125亿元宣布战略入股血液制品公司上海莱士,长虹中科美菱超低温存储设备进驻全球市场,美的医疗建立全链条AIIO医疗解决方案;海信医疗与天津滨海新区签署协议,围绕智能医学装备技术研发、AI诊断技术等深化合作……
家电企业竞逐大健康赛道已不是新鲜事,最近一段时间更是动作频频。它们依靠内部孵化和外部收购两种模式,或从高端医疗设备切入,或从生物科技、数字化医疗服务等入手,不断拼接和完善自身的医疗健康版图。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大健康业务的营收贡献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或许还只是“九牛一毛”,但他们对于大健康这一长尾产业的探索,在托载起外界“医人”期望的同时,也意在为自己打造 “第二增长曲线”。
挺进大健康
近年来,部分家电企业逐渐壮大自身的医疗健康板块――有的凭借家电产品制造优势切入制冷、影像等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有的依托医院场景打造智能互联解决方案,还有的深耕血液等医疗细分领域。
最近的例子便是6月18日,海尔宣布战略入股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这也成为海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外界看来,海尔拥有的用户交互能力、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成熟的全球化运营体系、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及世界化品牌等资源都可以与上海莱士共享。
海尔战略入股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海尔就创立了海尔生物,主攻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领域,后续打造了“盈康一生”大健康生态品牌,聚焦于高端科研设备、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目前海尔已拥有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两家上市公司,如今将上海莱士纳入麾下,进一步完善了其在血液生态产业链的布局,形成大健康事业的战略协同。
长虹旗下的中科美菱已经深耕生物医疗低温科技领域22年。今年4月,中科美菱发布全新自动化深低温存储设备单品――M+深冷智领样本仓,制冷温度直达-150℃,能以更高性能取代传统液氮存储,保障生物样本全面安全。两个月后,长虹旗下另一家公司――中玖闪光医疗公司自主研发的e-Flash放疗系统正式进入型检阶段,标志着中国在FLASH放射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另一家电巨头海信,2014年切入超声医疗设备领域,其研发生产的彩超不仅在全国200余家医疗机构使用,还远销海外。近日,海信医疗自主研发的首款4K荧光内窥镜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海信医疗开启4K荧光高端医用内窥镜领域的战略布局。
相较而言,美的、格力进军大健康领域稍晚。
其中,美的2021年成立美的生物医疗,基于制冷技术拓展低温存储设备生物安全领域业务,逐渐完善医疗布局。在临床医疗科技板块,美的医疗整合了万东医疗、库卡医疗、美的生物医药;在建设运营板块,美的医疗整合了瑞仕格医疗、美的楼宇科技,以上五大主体共同勾勒出美的医疗产业联合体的雏形。今年4月,美的医疗将硬件创新与Al技术融合,建立“门诊-药房-诊断-手术-住院”的全链条的AIIO医疗解决方案。
2020年初,格力先后成立珠海格健医疗科技、成都格力新晖医疗、天津格力新晖医疗三家医疗企业,重点研发高端医疗设备。今年4月,珠海格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产等。
而TCL科技旗下TCL华星近年来深耕医疗显示屏的研发,推出了全球首款12000+分区、10bits的医疗诊断Mini LED显示屏等医学影像产品。
不难看出,各家企业进入大健康领域的路径不尽相同,业务重点分布于大健康领域的不同环节。海尔、美的、长虹从低温制冷技术切入,逐渐发展到医院场景互联解决方案,并切入血液等细分健康产业链;海信、TCL从医疗影像切入;格力则是从事高端医疗设备。
还远未成气候
业内人士认为,家电产业是传统制造产业的一环,切入医疗领域从逻辑上行得通,此前已经有西门子、飞利浦、GE等家电行业翘楚也先后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医疗领域的成功范例。
不仅如此,大健康业务还有望给企业创造第二增长曲线。目前来看,依靠在制冷、影像、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等领域的积累,部分竞逐大健康赛道的家电企业已借细分产品突围并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更多企业的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也相对较小。
以海尔集团大健康板块的上市主体来看,2023年海尔生物营业收入22.81亿元,净利润为4.06亿元;盈康生命营收同比增长27.20%至14.7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16.85%至1.00亿元。而同期,上海莱士同比增长21.27%至79.64亿元,净利润为17.79亿元。上海莱士的加入可以迅速扩容海尔大健康的版图规模,尽管如此,上述三个上市主体的总营收也只有百亿元左右水平,总利润约为20余亿元,与海尔智家2023年超过2600亿元的营收规模和165亿元的利润相比,还远未成气候。
美的旗下万东医疗去年的财务数据不错,其年报显示,2023年营业收入12.37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7.51%。虽然万东医疗只是美的医疗版图营收的一部分,但从规模而言,美的整体医疗健康板块仅是美的集团3720亿元营收和337亿元净利润的“九牛一毛”。
长虹旗下中玖闪光医疗公司自主研发的e-Flash放疗系统
长虹旗下长虹美菱2023年财报显示,其生物医疗主体――中科美菱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03亿元,实现净利润1612.65 万元,但与长虹美菱242亿元营收和7.41亿元利润无法相提并论。
“闯荡”大健康并非坦途
对于家电行业而言,未来多领域、多航道发展是大势所趋,与“红海”博弈的家电市场不同,医疗健康领域尚属“蓝海”,这也使部分家电企业对大健康领域“心向往之”。
今年,医疗设备等领域迎来政策利好。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要有序推进医疗设备等7个领域消费品的更新改造。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电企业切入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先天优势:首先,医疗器械巨头尚未进入全部领域,一些细分市场仍有空白;其次,家电企业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拥有技术优势;另外,家电企业培育的销售网络是其他行业难以匹敌的。不过家电企业转战大健康,并非坦途。
近年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由以飞利浦、GE、西门子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企业主导,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是医疗设备领域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研发投入不断增大的双重挤压。这也是后进入的家电企业必须解决的难题。
产业在线分析师王娟坦言,以医疗设备领域为例,进入门槛较高,在生物安全、材质、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跟家电产品有差异且要求更高。比如材料的选择方面,要更细致地考虑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与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的相容性等属性,家电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在销售与生产模式上,家电企业主要面向C端, 而面向B端的医疗设备企业,基本以销定产,这就更加考验企业的市场洞察和生产管理能力。
谈及家电企业闯荡大健康领域的前景,GfK中国家电事业部总监蔡凌表示,一是应借助各自特长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化优势,二是要坚持战略性长远发展眼光,避免短平快发展,三是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打造在生物医疗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注重品牌塑造。
责任编辑:卢梦琪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4-2602-0.html打造 “第二增长曲线”,家电企业入局大健康赛道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受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家电股纷纷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