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硝烟与和平钟声穿越的漫漫时空,战争的苦难与胜利的光荣值得永远铭记。做为人都要永远记住抗日战争的几个纪念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日军占领沈阳。到1932年2月,整个东北沦于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习”之名,向驻军寻衅,并炮轰宛平县城。驻军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全面侵华,在建立殖民统治,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的方针。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热烈响应,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
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进,军民的英勇斗争,决定了日本侵略者的失败命运。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震动日本朝野。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失败的进程。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
“八一五”之夜,是所有人的不眠夜。人为此奋战了整整14年。日本投降了,人民胜利了!
在延安,无数火炬映红了山岭河畔,人们甚至把大生产用的纺车都拿来点成了火把。《解放日报》这样 战火硝烟与和平钟声穿越65年的漫漫时空,战争的苦难与胜利的光荣值得永远铭记。报道那一天的延安:“晚间,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火炬游行,一个卖瓜果的小贩,把筐子里的桃梨一枚一枚地向空中抛掷,高呼:‘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在重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们热烈欢迎8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9月2日上午,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日本方面的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盟国方面的麦克阿瑟和美、中、英、苏、法、荷、澳、加、新的代表,分别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纪念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不应遗忘“9·3”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但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人,必须牢记: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主要国家(1931-1945)。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路轨,诬称此举乃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驻军,自此揭开了“九一八”事变的序幕。此次日军进攻,东北几十万大军一枪未放就丢了东北三省一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作为封疆大吏与最为直接的军事最高指挥者自然难逃干系。
此时,节制东北的封疆大吏正是号称“少帅”的小六子张学良。就在舆论喧腾,世人对张学良皆曰可杀的历史性时刻,上海《时事新报》11月20日以“马君武感时近作”为题,发表了《哀沈阳》七绝二首: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诗中指名道姓,言之凿凿,一经刊发,即洛阳纸贵,国人闻之无不同仇敌忾。因了这首诗的广为流传,也更坐实了张学良“不抵抗将军”之恶名。由此,张学良与民国影星胡蝶的风流韵事一时被传的沸沸扬扬。张学良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风流将军,他晚年曾这样总结自己:平生无憾事,唯一爱女人。他曾经拥有过十一位情人。发妻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已是老生常谈,而最让人众说纷纭的还是他和民国著名影星胡蝶的风流故事。“九一八”事变的当晚,张学良到底在做什么?这个日寇铁蹄踏入东三省的危急时刻,张学良难道真与胡蝶二人却躲在了北京的一家舞厅里翩翩起舞吗?
据许多材料说“事变”当晚,张学良在北平陪同一位爵士看戏。戏看到一半,张学良就匆匆离去,再也没有返回。当时爵士觉得张失礼,还有些不高兴,第二天在报上看到日本侵略军发动事变的消息,才明白张不辞而别的缘由。其实,对于“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主义”之真相,一生号称敢作敢为的张学良晚年曾多次谈及。他直言不讳地反复说明,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张学良说的有道理,作为封疆大吏,这一晚上他有权下达一切命令,只是他把敌人的占领意图误认为是一般的寻衅滋事,由于判断失误,故采取了“不抵抗主义”,眼睁睁地看着沈阳被占领的战争悲剧发生。
历史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个不可随意更改涂抹的铁证是,就在上海《时事新报》发表马诗的当日,胡蝶所服务的明星影片公司就做出了快速反应,并于11月21日、22日连续两天在上海最具影响的《申报》以胡蝶的名义发表声明辟谣,意谓马君武之作乃一派胡言乱语,根本没有此事。而后,胡蝶颇动感情,颇为慷慨和具有浩然之气地表示道:“蝶亦国民一份子也,虽尚未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前之时与负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真狗彘不食者矣!”1986年,胡蝶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胡蝶回忆录》。在回忆录中,胡蝶提到了往日马诗引起的令她一生都为之耿耿于怀的跳舞公案。文中说:“马君武这两首诗是根据传闻而写。据后来了解,是日本通讯社从中造谣中伤张学良,以引起国人对他的愤慨,转移目标。马君武激于义愤,一时也未能考证事情的可靠与否,只是将我也牵连进去了。”这段记述,再次向世人清楚地表明,九一八事变之晚,她根本未在北平。而据北平报界报道,胡蝶一行抵平已是九月下旬,出车站时,受到热情观众包围,盛况空前,云云。那么他与张学良在“事变”之夜相拥跳舞,当然是子虚乌有之事。
事实上,张学良与胡蝶确实终生都未谋面。“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因公务到沪,有人欲从中促成其与胡蝶谋面,以不枉“翩翩胡蝶正当行”之诗意。张即正色谢绝:“如果这样,谣言岂不得到证实?”1964年6月,胡蝶应邀赴台湾出席第11届亚洲电影展,也曾有好事的记者问胡蝶是否要见一见张学良,他们可以代为安排。胡蝶颇为轻松地笑答:“专程拜访就不必了,既未相识就不必相识了。”张、胡这对民国时期最为耀眼的酷男靓女,失去了最后一次翩翩起舞的机缘。
虽然张学良与胡蝶之间的情人关系据考证实属子虚乌有。但为什么这种传闻老百姓们却乐意相信?其中,除了有对于张少帅不抵抗日军入侵表达愤慨之外,更深层的是沿袭了传统“红颜祸水”的思想。“温柔乡是英雄冢”,张少帅最终还是英雄,只不过是被“红颜”迷了心窍的英雄。而诗里的“阿娇”才是真正的“商女不知亡国恨”。“红颜祸水”论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一颗毒草,包含着对女性的一种偏见和污蔑,是一种在男性话语社会中,女性没有地位的表现。在当代文明社会,我们能否可以冷静的分析历史,寻找客观的原因“将凯撒的归凯撒”呢?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5756-0.html盘点:需要我们永远记住的几个抗日战争纪念日是真的还是假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