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始五年(公元269年),晋武帝任命大将羊祜带兵出镇襄阳,等待攻打吴国的战机。不料这时西北边境(现在的宁夏、甘肃一带)有个叫秃发树机能的鲜卑族首领,率兵造起反来。相传秃发树机能的祖父是鲜卑酋长匹孤。当匹孤率领部下从塞北迁入河西(今甘肃境内)的途中,他的妻子竟然在被子里生下一个儿子。鲜卑人叫被子为“秃发”,所以就用做这个孩子的姓氏;再给他取名寿阗。寿阗长大后继承父亲酋长职位,却没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只是统领的部人渐多,足有近千人。寿阗的儿子就是树机能。他有勇有谋,接位不几年,部下已有几万人了。他们常出没于西北边境,纵马扬戈,势力渐大。当司马昭发兵攻蜀时,他们曾打头阵,立有大功,所以朝廷放任他们在西北边驻扎、活动。时间稍长,他们便不安分起来,想到中原走走,于是就在泰始六年扯旗造反,攻打晋军。西晋的外患自此开端。
此时西晋开国刚好五年。
这时候,秃发树机能在雍凉边境强抢豪夺,搞得民不聊生。晋武帝决定任命胡烈为秦州刺史,带兵前往讨伐。可是树机能非常狡猾。他先派一些老弱病残诱敌,一交手就逃跑,如此一而再,再而三,胡烈尝到甜头,开始自大轻敌。树机能这才亲自出马,引诱他进入早已埋伏好的山谷中,用弓箭和火药,歼灭掉他的军队,胡烈本人也重伤身亡。这次胜战让树机能大大增添了信心和威望,从此更加勇猛了。
此时掌管雍凉军务的扶风王司马亮急忙派遣将军刘旗前往相助。但是刘旗胆小怕事,听说胡烈惨败后居然不敢前进,在中途逗留起来。树机能却日渐张狂,屡次进犯。晋武帝一怒之下处死了刘旗,同时免去司马亮在军中的职务,改派石鉴和杜预出任将军,讨伐树机能。可是谁能料到足智多谋的树机能与在北方叛乱的胡人相勾结,将凉州刺史牵弘杀害,他的进攻气势也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
晋军战败的快报接连飞向朝廷,弄得武帝坐立不安,急着考虑让谁带兵西征才算妥当。中书令和侍中提议让贾充来管理秦凉二州。此人就是此前提到的那个指使成济杀死魏主的人。他依仗自己曾立有大功,又加上平时的阿谀奉承而赢得武帝的几分宠信,勾结了太尉荀顗、侍中荀勖、越骑校尉冯紞等人,朋比为奸、党同伐异,气焰不可一世。
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这两位非常正直的大臣却早看不惯,对他的恶行嗤之以鼻,觉得可以趁此机会来压制他的嚣张气焰,当然极力上奏推荐。至于贾充虽然也是武将出身,可要他真去带兵打仗,却并非将材。他只好在招募军士上找借口,把出兵时间从秋天拖延至冬天,直到再也找不到什么好理由,才硬着头皮向晋武帝辞行。于是,百官奉旨在夕阳亭为他设宴饯行。席间,贾充向他的同僚荀勖大倒苦水。荀勖眼珠子骨碌一转,便想出了主意。他向贾充耳语道:“正好太子要娶亲了,你不是有两个还没有出嫁的女儿?不如乘此机会送进宫,成为太子妃。婚事在即,主上就不好让你出行了。”贾充叹道:“恐怕没有这个福气呀。”荀勖又凑过去小声说:“事在人为呀!”然后又附耳提点了几句。贾充顿时心花怒放,急忙向荀勖行礼感谢,那情形几乎要跪下了。
宴后,贾充按荀勖的主意缓慢行军,整整一天都走不了几里路。让他高兴的是天公也居然作美,纷纷扬扬地下起大雪来,很快就银装素裹,飞鸟绝迹,道路不通。贾充趁此机会上表朝廷,请求雪后再行。晋武帝准许,让贾充折回,等春天再动身。贾充当然高兴,立即听旨回京。
这一来树机能更加嚣张,没过多久,他竟然又攻陷了凉州,并杀死凉州刺史杨欣。
武帝接到报告后,长叹一声说:“谁能帮我讨伐这个胡虏呀?”还没说完,旁边闪出一人说道:“陛下若能重用我,我愿意去铲除他。”这个人就是司马马隆。武帝忙说:“你能去当然好,但是不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来取胜呢?”马隆回答:“我只要勇士三千。陛下先不要过问战略,我会临阵观察,再制定谋略,必定能够取胜。”武帝非常高兴:“既然你能这样说,我就不用忧虑了。”立即任命马隆为讨虏将军,兼任威武太守。马隆选好勇士和兵械后就向西行进了。马隆得知树机能带有数万人,并占据险要地势。他又见山路崎岖,怕树机能偷袭,就不敢贸然行进,而让部下修造扁箱车,载兵慢慢前进。若是遇到开阔的地方,就采取联车为营的方式;若是行到小路上,就用木屋盖住兵车,免遭暗箭。这样,树机能的军队虽然有埋伏,却也无计可施,只有出来拦阻,但都被马隆杀退。马隆叫勇士们随时准备挽弓射箭,从而顺利前行千里,没有任何失败,反而杀死敌军数千人。当马隆带部队抵达武威后,又继续向树机能军进攻,很快就平息了秦凉两地。
十年来战无不胜的树机能终于被马隆大挫威风,武帝当然大为高兴,和群臣商量要奖赏西征将军马隆的事。这时有人出来阻挠,说是马隆已经地位显赫了,不应该再加官晋爵了。杨珧反驳道:“之前马隆招募将士时,稍稍加以爵位,不过是为了鼓舞一下斗志。现在他们大胜而归,若不能得到奖赏,那将来如何用人?反而是朝廷失信了。”武帝也认为是,立即加授爵位给马隆。
固伦淑慧公主(1632年-1700年),爱新觉罗氏,名阿图,满族,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个女儿,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姐姐。先嫁正黄满洲旗人索尔哈,1648年,嫁给了巴林郡王色布腾。1657年,封固伦长公主,1659年,封和硕长公主。又改封淑慧长公主。康熙三十九年(1700)正月初十日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公主传说
固伦淑慧公主的传说按其内容来分类,共有下嫁传说、行善传说、迁陵传说、显灵传说等四种类型。其中下嫁传说讲的是公主在下嫁途中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行善传说讲的是公主在巴林行善造福的故事;迁陵传说讲的是公主去世后其陵园屡遭迁移的经过;显灵传说讲的是公主陵迁到珠腊沁村后公主屡次显灵的故事。公主虽然是珠腊沁的地方保护神,但其传说的形成与传播范围辐射了整个巴林右旗,并形成了一条风物传说带。
下嫁传说
柳田国男曾说,传说必有纪念物。 公主下嫁传说的纪念物集中在巴林桥到大板这一地带。这是公主送亲队伍进入巴林境内到达王爷驻地的必经之路。这些传说主要解释了送亲队伍所经过的几处地名的来历,说它们关系到公主下嫁途中的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公主下嫁事关重大,对于团结巴林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后来动员蒙古军统一全国产生了积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当时的巴林民众角度上说,这是他们的王爷迎娶金枝玉叶,因此公主进入巴林境域后的每一个举动无疑都被认为是十分新奇和值得纪念的。这一思想在下列传说中得到了反映。有一则名为“土炕川” 的传说中讲道:
固伦淑慧公主下嫁巴林郡王色布腾时,因随嫁陪房的300户72门匠人尚未来得及修建宅院,于是公主只好在西拉沐沦河东岸扎营,立起帐房住了下来,等待陪房们为她兴建宅院。这时已值晚秋,天渐渐冷了下来。眼看公主就要在这扎营的地方过冬了。于是,身兼婚宴“头官”的同宗亲王给兵丁们下令,用木草加固了帐房,帐里还给公主打了土炕,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后来此地便有了“土炕川”之名。此地现属巴林右旗白音尔灯苏木哈日毛杜村。
当时的巴林还是纯牧业经济,牧民都住蒙古包,过着游牧生活,还不习惯住坯房土炕。因此公主在行帐里打土炕无疑成为一件新鲜事被传讲开来,成了地名传说。另有“猴儿沙丘” 、“扎营地和藏妻处” 、“青瓦房” 等传说也表达了类似主题。这些传说中,公主的角色只不过是初出深闺的皇帝女儿,虽然贵为千岁,金枝玉叶,但仍未超脱成神,不见丝毫的神性,更无法让人联想后来的那些传说中所展现出的奇异神性。传说所记述的事件也基本上靠近历史事实。这些大概就是巴林民众中关于公主的最初传闻,后来演化成地名传说。
行善传说
公主嫁到巴林后做了许多善事。其中最大的几件善事,不仅为后人津津乐道,而且被书以史册。它们是:主持兴建西拉沐沦河上的石桥,后称“公主桥”;修建虎王庙,传播道教文化;建西大庙,在北京抄写一部《甘珠尔》经,传播喇嘛教文化;收留被迫离开家园的弘吉剌惕部落,赐以草场安顿,等等。由于公主的这些功绩,康熙皇帝在其祭文中曾评价说:“齿德俱茂,迥异诸姑”。这无疑是来自官方的一个很高的评价。而民间则称她为“公主妈妈”,并以自己的方式敬仰起来。公主的善事义举在民间以传说的形式传讲开了。这些传说构成了一系列行善传说,其中公主角色转变成了一位尊贵而慈善的旗母。一则内容与历史事实几乎没有什么出入的“台吉改山名以谢公主恩德” 的传说中,公主就是一位仁慈宽怀,主持公道,德高望重的旗母形象。
公主以神的角色出现,是在“公主桥”传说之后。一则名为“公主鞭打河神” 的传说中讲道:
公主下嫁巴林王以后,每每想起路上遇见的那些受阻于洪水的百姓,总放心不下。于是决定在西拉沐沦河上修建一座桥。这一心愿在她心中藏了十二年。在下嫁巴林王的第十二周年,她在巴林瑶鲁山(今白音和硕山)西麓的空地上选定了桥址,打算把桥搭建在瑶鲁山西麓并排的两座岩梁上,而非直接建在河流上。她把建桥的重任交给陪房72门巧匠,从全旗筹措劳力、车辆、钱物等,终于建成了一座双孔石桥。建完桥,固伦淑慧公主满心喜悦,当即坐上轿子,来到桥上查看。这座桥修得坚固又美观,为了修建它,工匠们工餐里的食盐都用掉了整整七十石。公主把桥的质量和外观仔细查看一遍以后,左手捧着法典,右手拿着黑鞭,站到西拉沐沦河岸上,一边高声诵读天书,一边举起黑鞭使劲抽打河水。她这是在鞭打河神。黑鞭一落,水面顷刻间泛起了巨浪,这巨浪象一条白蛇,翘头在空中翻卷着,然后掉头顺着公主的指引,向东绕弯流进了桥孔,哗哗地从桥底下流了过去。西拉沐沦河水从此改道从空地修建的桥底下流开了。公主挥舞着鞭子说:“以后不管来多大的洪水,也不能往桥外流。”但是西拉沐沦河的河神是一位女神,她见到手持天书鞭打自己的也是一位女人,心里很不服气,硬是对着公主,把一条小支流引向了桥西头。桥西总有一条泥泞不断的小溪,起因便是这样。但主流还是从桥底下流过的,过往的行人们从此摆脱了水患,在过桥时总念起公主,感激她的恩惠。
迁陵传说
固伦淑慧公主于1700年去世,按其遗嘱送葬巴林。为清廷联姻政策付出一生的公主本来从此可以安息,但由于朝廷的猜疑和责难,其陵墓又屡遭迁移,不得安宁。于是,又产生了一系列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由于这些传说的内容主要围绕迁陵一事展开,因此笔者统称它们为“迁陵传说”。迁陵传说以若干则小型传说组成。当然,必须首先指出的是,这些小型传说因为分别解释了不同的地名,所以在具体讲述场景中还是有可能以独立的状态存在的。比如,讲述者在解释“狼川”这个地名的来历时,没有必要把传说拉长,将“公牛山”的来历也连带讲出来。但从整体上看,它们以内容的连贯性又构成了一个组合或系列,因此与其说它们是独立的传说,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型迁陵传说的若干个小段落。笔者把它们看作了同一大型传说的若干个小段落,因为这样更便于宏观观察和深入分析。下面依次列举这些传说,而后进行统一分析。
公主传说中有一则名为“公主和她的儿子” 的传说,虽然讲的不是迁陵一事本身,但却传送了与迁陵有着直接关联的重要事件的信息,因此笔者从这里切入,来分析整个迁陵传说。“公主和她的儿子”中讲道:
固伦淑慧公主本是天宫度母的化身,降生人间当了皇帝的女儿。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年幼的弟弟登皇位时,龙椅突然摇晃不已。于是姐姐淑慧公主抱着他坐上龙椅,这才停止了晃动。淑慧公主就这样在太和殿的九龙皇椅上像影子一样伴随着皇上坐了几年,于是就被誉为福齐真龙天子的“固伦公主”(皇公主)。固伦公主遵照女儿家的生活规律下嫁巴林时,皇帝曾降旨:“是你抱着朕坐的龙椅,所以你就是皇公主,朕愿与你平分天下。”公主说:“嫁出去的女儿家,终归是人家的人,是袖子上的补丁。我不要与你平分天下,我要去北地吃奶酪喝奶茶。”公主嫁到巴林以后,经常回娘家,有时带着年幼的儿子在紫禁城里住上一年半载。她的儿子虽然年幼,却聪明伶俐、气宇轩昂、仪态非凡,在皇舅的宫殿里进进出出,无所畏惧,也不被阻拦,有时连早朝他都敢闯入。说也奇怪,这孩子每次进到宫殿里,皇上都不由自主地稍一抬身,说上一句:“外甥无罪。”有一次,大臣把这一情形禀报给了皇上,皇上不信,说:“朕没有抬身啊。”于是下一次早朝上公主的儿子进来时,趁皇上抬身的刹那,大臣从皇上的九层坐垫中抽出了三层。皇上这才有点相信大臣的话,但还是不完全相信,打算再试一下。这一次在皇上的腿上放了两个玉球。当公主的儿子进来时,皇上果然再一次抬身说:“外甥无罪”,这时玉球从他的腿上滚了下来。皇上这才相信自己抬身说话,便问大臣这是怎么一会事。大臣上奏:“这孩子有天子之福,日后必将争夺皇位,所以皇上才抬身离位。必须现在就想办法解决,以除后患。”皇上想了想,虽说舅甥骨肉相连,难以下手,但这毕竟是二龙相争,危及皇位,事关重大,必须当机立断。于是给外甥赏了一杯毒茶,把他送往了极乐世界。当母亲的怎能忍受这般痛苦?公主由于极度悲痛,怀恨在胸而终于患上不治之疾,含怨而逝。临终秘密留下遗嘱:“我死后,下葬时要一丝不挂,而且必须头朝下埋。”公主去世后,下葬时,虽然留有遗嘱,但她毕竟贵为皇公主和旗母,人们不忍心把她的遗体一丝不挂、头朝下埋,所以就采取折中的办法,给公主遗体穿一条裤子,把头也给朝上埋了。
大型迁陵传说的开头是一则名为“狼川” 的传说。其中讲道:
固伦淑慧公主去世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京城的一位大臣无意中仰望天空,突然发现帝王星移到了遥远的东方,闪耀着奇异的寒光。那位大臣惊异万分,低头掐指一算,方知已故的皇姑淑慧公主在巴林祥瑞地气中变化通灵,正等待转世争夺皇位的时机。康熙皇帝听到大臣的奏报,惊慌得仿佛看到那位由公主灵魂转化的新君就站在身旁,与自己争夺龙椅玉玺,并强迫他咬破手指写下转交皇位的血书。大臣建议即刻派遣两位风水师到巴林,把公主灵柩从祥瑞之地迁移到不祥的地方。康熙皇帝听罢,悄悄唤来闻名于内廷的杨姓和曹姓两位风水师,赏金赐银,授予秘旨,让他们挖出公主灵柩,用魔法将灵气驱散,把公主灵柩迁移到一个“世代不得翻身的不祥之地”。杨、曹两位风水师即刻上路,来到巴林。他们过了公主桥,刚一进入巴林境内便遇见了一位牧人。他们想试探一下所要做的事情顺利与否,于是问牧人:“这地方叫什么?”牧人答道:“狼川!”两位风水师听罢大惊。因为他们一姓曹,一姓杨,谐音正好是“草”和“羊”,眼下又来到了这个“狼川”。羊吃草,狼吃羊,彼此相克,极不吉利。但无奈君令在上,他们只好硬着头皮往前赶路。从此,这里便叫做了“狼川”。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5116-0.html五胡乱华惨剧的真正源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义是真的还是假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