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
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侵略行径,是隋唐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
果真如此吗?网络配图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
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征服高句丽。
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
他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公元598年,高句丽王率骑兵万余进扰辽西,隋文帝即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已无力战斗。
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
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
网络配图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更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
公元611年,隋炀帝以高丽不遵臣礼为由,下诏征讨高丽,命天下兵卒,不论远近,都到涿郡集中。
次年正月,全国应征的士卒全部到达涿郡。
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
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里,声势浩大,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展开。
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数日后隋军浮桥接成,依次渡河,歼灭东岸的高句丽军万余人,乘胜进围辽东城,辽东城久攻不下。
六月,隋炀帝亲至辽东城督诸军攻城,同时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九军共30.5万人,越过高句丽诸城,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配合攻打平壤。
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采取诱敌深入的计策,边打边退,引诱隋军,致隋军疲于奔命,宇文述见将士疲惫已极,且军中粮尽,平壤城又坚固难拔,遂被迫还师。
高句丽军乘其后撤,从四面抄击隋军。
宇文述等且战且退,至萨水被高句丽军半渡击之,诸军皆溃,退至辽东城时仅余2700人。
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水军经海道入大同江。
在距平壤60里处击败高句丽军,乘胜以精甲4万攻城,遇伏大败,还者不过数千人。
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上百万人的生命葬送在辽河以东。
网络配图 高句丽得胜后,将数万中国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用恐怖的手段来威吓中国人。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
皆以失败告终。
隋炀帝狂征高句丽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广征丁夫,糜费巨大,加上修运河等工程,严重耽误农事,造成大量壮丁死亡,以致出现男丁不足,役使妇人的可怕局面,各地纷纷揭竿而起。
山东有一个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利用人民反战的情绪,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百姓起事造反,天下大乱。
隋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役。
只能说,隋炀帝太过于急躁了! 免责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4923-0.html不解之谜:隋炀帝为何对高句丽恋恋不舍?历史真相是什么?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