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朝堂的地方就有党争,再强势的权臣也会有政敌,比如野蛮如董卓,最后也被王允和吕布算计死了;比如霸气如曹操,有时候也对荀彧杨彪曹植很头痛。
诸葛亮为了不让刘禅心生疑虑,有时候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敌持包容态度——如果对异见者赶尽杀绝,确实也对季汉丞相声名有损。
现在想来,诸葛亮在蜀汉阵营内,除了公开叫板的李严李正方,还有四个潜伏极深的政敌——这四个潜伏敌人的危害比李严还大。
如果这四个政敌都被除掉了,蜀汉未必早亡,诸葛亮的名声一定会更好一些——就不会被史料抹黑了。
李严是敢于公开跟诸葛亮分庭抗礼的托孤辅政大臣,这就不用说了。
咱们要说的是李严实际也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在正史中并不像演义小说写得那么厉害。
刘备入蜀之时,李严在绵竹进行了短暂抵抗之后就投降了,而且投降之后的官职也不大,只被刘备任命为裨将军。
熟悉汉朝军衔的读者都知道,裨将军比偏将军还小——王莽改制的时候,县令同时也被授衔裨将军,到了隋朝,裨将军只有九品,隋炀帝看着这军衔太小,干脆给取消了——三个臭裨将顶一个诸葛亮,就是因为裨将军很微小或者能力不强。
然后李严逐步升迁,从犍为太守、杂号兴业将军一直做到了辅汉将军领郡 犍为如故,杂号将军兼太守,其职务远远小于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魏文长,跟赵云赵子龙的翊军将军是一个级别。
但是因为先伐魏还是先伐吴问题上产生分歧之后,李严不但迅速超越魏延 疑似正在抗魏前线的魏延也反对分兵伐吴、远远甩开赵云,而且直接被越级提拔为尚书令,尚书令是个文官,但是却兼任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而且爵封都乡侯、假节,跟丞相诸葛亮的武乡侯分享军政大权。
后来李严又给自己要了个骠骑将军头衔,在没有设立大将军大司马的蜀汉政权,骠骑将军就是最高军事长官。
诸葛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才联合荆州集团、益州集团摆平了李严,把他赶回老家种地去了。
但是我们却惊讶地发现,诸葛亮摆平了跳出来争权的李严,却忽略了三个更危险的敌人——有时候隐藏得越深的敌人越危险,就是这三个隐藏极深的政敌,毁了诸葛亮毕生心血。
首先我们来说诸葛亮批准放在刘禅身边的机要秘书,此人名叫郤正,字令先。
郤正的祖父是个大贪官,在汉灵帝期间当益州刺史的时候横征暴敛,被老百姓干掉了。
郤正的父亲跟随孟达一起投降了曹魏,被任命为中书令史。
郤正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追随父亲投奔曹魏,而是留在了蜀汉并且混进了行政中枢,从秘书吏混成了秘书令,掌管蜀汉政权机要文书。
按照时间推算,正传中说郤正跟死太监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於忧患。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能发现两个问题:第一,诸葛亮应该是见过甚至面试过郤正的,因为蜀汉灭亡 263年前三十年,公元233年左右郤正就混到了刘禅身边,而诸葛亮是公元234年十月薨逝的;第二,郤正很低调,也很圆滑,掌握大量机密却不显山不露水,符合一个高级潜伏者的基本特征。
蜀汉灭亡,投降书是郤正亲自操刀捉笔,看那投降书写的引经据典文才飞扬,一定是事先准备好的——看郤正其他文章就知道,他并不是一个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快才。
更重要的一点,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泰始八年亲笔写的表彰令正 郤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
郤正守的是哪家的义,为谁尽忠节? 作为隐藏最深的潜伏者,郤正很低调,低调到诸葛亮都没发现这个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而诸葛亮的另外两个政敌,则公开联手唱衰蜀汉,这两个人一个叫谯周,字允南,另一个叫杜琼,字伯瑜。
他们是蜀中集团利益的代表着,一直对荆州集团入主西川心怀怨念。
谯周和杜琼曾经公开拿天象说事儿,这段现在看来别有深意的对话,被谯周的学生陈寿一字不落地记载在《三国之》中——本来陈寿是为老师辩护,但是我们却能从这段对答中看出他们包藏的祸心。
因为那段对话越琢磨越有深意,所以原文转述。
当时谯周问杜琼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 这话摆明了是诱导杜琼回答: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
杜琼反过来问谯周:宁复有所怪邪?谯周摊摊手装糊涂:未达也。
杜琼这才说出了答案: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这一问一答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蜀汉必亡,曹魏必将一统天下。
陈寿以这段话来证明自己的老师谯周和杜琼有先见之明,吴蜀归魏是天命所归。
但这纯属欲盖弥彰自打耳光——曹魏也没笑到最后,三马食槽之后,吴国是280年灭亡,而司马炎已经在265年灭了曹家而称帝了。
虽然预测不准,但是却也坐实了谯周和杜琼早有背汉降曹之心。
事实上刘禅还想退守南中做最后抵抗,是谯周力排众议,把主战派驳得哑口无言——其实孤军深入的邓艾已成强弩之末,如果姜维及时回援、东吴唇亡齿寒尽早发兵,即使不能聚歼邓艾于成都,也可以从容退保南中以图卷土重来。
诸葛亮还有一个政敌,这个人可以说是对诸葛亮积怨已深,因为这个人的父亲曾受过诸葛亮的处罚。
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陈寿作《三国志》的时候,曹魏是本纪可以解释为以曹魏为正统,陈寿投降后吃人家的饭,可以理解。
但是在《蜀书》中却把刘焉刘璋放在第一篇,摆明了是在恶心刘备得蜀不正。
至于陈寿为什么记恨并抹黑诸葛亮,房玄龄在《晋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中有明确诠释: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
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
议者以此少之。
议者以此少之,就是后人因为陈寿写史夹带了私心私货,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都降低了。
其实在陈寿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几句话就把诸葛亮写成了曹操司马懿: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连曹操也说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而在陈寿眼里,诸葛亮比曹操的志向还远大——比曹操志向还远大,那成什么了?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3971-0.html诸葛亮在蜀汉有什么政敌?蜀汉中隐藏的四大政敌历史真相是什么?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