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嘉仓遗址早已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而大家对回洛仓比较陌生。
回洛仓是大运河上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粮仓,被称为大运河上第一仓。
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回洛仓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回洛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
经过1年的努力,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的隋朝国家粮仓全貌浮出地面,面积约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
内径10米的大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气势恢宏地分布在河洛大地上,整个仓城仓窖大致有710座,是目前已知隋唐时期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除了仓窖,仓城内还发现有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遗址。
据史书记载,回洛仓建于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地处隋唐洛阳城北,是当时供应洛阳城的国家级粮仓。
在隋末农民起义中,回洛仓作为战略要地,被瓦岗军占领。
大业十二年 公元616年,曾参加杨玄感叛乱的贵族李密,进入瓦岗寨,翟让推其为首领。
在李密的策划下,瓦岗寨众人公开举兵叛乱,号称瓦岗军。
当时隋炀帝在江都,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兵围剿瓦岗军,但由于裴仁基等将领养寇自重,官军屡败。
后来,李密成功诱降了裴仁基。
大业十三年 公元617年二月,瓦岗军长途奔袭洛口仓。
占领该仓后,建立政权,国号魏,建元永平,李密自称魏公,分封百官。
公元620年农历七月,唐朝以李世民为统帅,大举东征郑王朝。
李世民告诉其部下,欲剿灭王世充,必须占领回洛仓城,同时截断大运河,断其粮道。
公元621年农历二月,洛阳被围半年之久,并且李世民下令,不许任何人从城中逃出,目的是耗尽城中存粮。
王世充派人求救于夏王窦建德。
窦建德亲率10多万大军西援洛阳,水陆并进,与王世充部将郭士衡会师于虎牢关。
这时,若迅速西进,可解洛阳之围。
但是,窦建德轻敌,贻误战机。
当年五月,窦建德中了李世民的计,全军覆没。
消息传至洛阳,王世充无奈投降李世民,郑王朝灭亡。
李世民将其满朝文武全部屠杀于洛河边,毁其都城的标志性建筑乾阳殿、则天门等,回洛仓城也被弃用。
根据发掘情况分析,仓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一个外直径16~17米、内直径10~12米,宽约3米、深1.5~2米的环形基槽,在基槽内进行夯打,形成坚实的仓窖口,这样可以防水、防坍塌。
随后,将内层中土层挖去,挖一个深10米左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
仓窖挖成后,需要用火烧烤仓窖壁面、涂抹一层青膏泥、铺设一层木板、木板上铺一层席,这才算大功告成,才能做存储粮食之用。
隋朝仓窖制作水平很高,粮食保存得很好。
根据史书记载,隋朝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依然可以食用。
一个这样大的仓窖,可以存储约50万斤粮食。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
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
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
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
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
而大隋时代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一个皇帝都可以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3862-0.html隋朝到底有多富饶?留下的粮食供唐朝吃了50年历史真相是什么?是真的还是假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