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阖闾封孙武为上将军。
孙武牛刀小试,向楚国发起试探性攻击,一连拿下了钟吾,袭破了舒城,用计杀掉了对抗吴国的心腹大患:掩余、烛庸(吴王僚的两个弟弟)。
阖闾大喜,便欲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向楚国的首都方向深入推进。
孙武冷静的指挥道:“民劳,未可,恃也。”毫不犹豫的撤军,班师回朝了。
恃,有两重意思。一是依赖,二是等待。
凡以寡胜多, 以弱胜强,先要明于劳逸之数,依靠外界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等待真正的最佳时机出现,然后才可以猝然乘之,无往不胜。
于是,吴国暂停了对楚国的骚扰。
话分两头,再说楚国这边。
一日,楚昭王在宫中睡觉,醒来之后,发现枕边寒光闪闪,仔细一看,床上居然多了一把未知来历的宝剑。
楚昭王急忙召见善于相剑的风胡子,将宝剑拿给他看。
风胡子看了宝剑,惊问道:“大王,您怎么会得到这把宝剑?”
楚昭王说:“寡人一觉醒来,就看见这把剑在寡人枕边,不知此剑何名?为何在此?”
风胡子便把此剑的来历,详细的告诉了他——
这把剑,名叫“湛卢”剑。
当年,欧冶子为越王铸造了五把宝剑,越王将其中的三把作为贡品献给了吴王,分别为:“鱼肠剑”、“磐郢剑”、“湛卢剑”。
鱼肠剑是一把小巧的匕首,剑身纹路,凹凸不平,曲折婉转,寒气逼人,该剑自诞生之日起,就被预言为大逆不道的凶剑,“臣以杀君,子以杀父!”后来,果在刺杀吴王僚的时候而毁折。
磐郢剑,亦作胜邪剑,该剑在铸造之时便透着一股恶气,也被预言为凶剑,号称送死剑,言外之意,就是说拿着这把宝剑上战场的人,会有着丢命送死的厄运!
后来,吴王阖闾的女儿死了,吴王心痛,用了许多活人百姓以及金银珠宝陪葬,磐郢剑也在其中。这磐郢剑最后竟送给了死女,埋于土下,冥冥之中,果然应了送死之剑。
三把去了两把,还剩最后一把,即是这湛卢剑了。
湛卢剑是一把飞剑,欧冶子采集神铁圣水耗用了三年才最终炼成。该剑巨长,通体黑色,浑然无迹,无坚不摧,却又看不出丝毫的杀气,能够感受到的,就只有宽仁与慈祥。
这是一把仁道之剑,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它就象上苍的一只眼睛,注视着人间君王、诸侯的一举一动。“君有道,剑在侧,国兴旺。君无道,剑飞弃,国破败。”此剑所在之国,其国运必然久远昌盛。
现在,吴王阖闾无道,先是杀君自立,后又坑杀万人陪葬他的女儿。湛卢剑看不下去了,便飞离了吴国,来到了楚国,正所谓去无道而就有道也。
太传奇了。
楚昭王听的呆了,望着湛卢剑,又问风胡子:“其值几何?”
就是多少钱一把。
风胡子告诉他,当年湛卢剑还在越国时,该剑的起步价为:有集市的乡镇三十个 + 骏马一千匹 + 有万户居民的大城市两座。但是,因为欧冶子已经死了,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了呀!
于是,昭王大悦,将湛卢剑佩带在身上,宣示国人,以为天瑞。
湛卢剑的神奇故事,如果仅仅只是一则传说也就罢了。但事实上,它是被载入史册的真实史事。
我们翻开《吴越春秋》,在楚昭王得到湛卢剑之前,书上有一句话:“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交代的很清楚,宝剑是从水路来到楚国的。但是什么人带走的,却没有交代。
在楚昭王得到湛卢剑之后,书上又写道:“阖闾闻楚得湛卢之剑,因斯发怒,遂使孙武、伍胥、伯噽伐楚。”
这一前一后两句话,非常关键,交代了至关重要的前因后果。
现在,我们明白了,神秘的湛卢剑为何会飞入楚王宫?真的是一把飞剑吗?无缘无故就飞到了楚王的枕头边?
不是的。
因为吴王阖闾想攻打楚国国都,却苦于找不到正当合适的理由。
怎么办?吴王阖闾价值连城的宝剑突然被盗了!被谁盗了?被楚王盗了!这就是打他的理由,他要找他的宝剑。
所以,楚昭王得到湛卢剑的后果,并不是国运昌隆,而是吴王阖闾发怒了,派出吴国大军,以孙武为将军,以伍子胥、伯噽为向导,攻打楚国来了!
大战正式开始了。
寇准幸而遇到个明事理的宋太宗,否则,哪有什么“名相”可言。
右文政策下的赵宋王朝,曾经诞生了一大批贤能文士,这些人,有的身居政坛,保国安民;有的醉心文辞,开文坛一代风尚。北宋前期的名相寇准(961—1023年)适逢其会,他以文人起家,早年发迹,之后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寇准为官做事,一贯严正刚直,正是这种性格,一度给他带来了无上荣耀;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的仕途充满了波澜与坎坷。
拒绝欺君 十九登第
寇准年幼丧父,但他并未因此荒废学业、流落街头,他凭借天资聪慧而博览群书,广增学识,尤其对《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抱有浓厚兴趣。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十九岁的寇准便考中贡士,并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宋太宗用人有个特点,就是年纪太轻者往往不被他看好,皇上认为这样的人缺乏历练,血气方刚,行事缺乏稳重。有鉴于此,寇准周围的人出于好心,都劝他多报一些年岁,以增大录取机率。寇准却不以为然,反驳众人道:“我寇准才刚刚得到进取,难道就要开始欺君吗?”这时,寇准的刚直不阿性格第一次在历史上体现了出来。后参加殿试,他果然中第,这令时人在惊叹之余也对寇准多了几分敬佩。
进士及第后,寇准先后被朝廷授予大理评事、知县、殿中丞、通判郓州等职务。自从踏入仕途,寇准的生活境遇较以往也大有改善,他逐渐走向了荣华富贵。寇准性格豪爽,乐于宴饮,每次与朋友聚会,都会大讲排场。正史上说,寇家从来都不曾点过油灯,总是燃起价格昂贵的蜡烛。但令人颇感欣慰的是,奢华的生活并没有动摇寇准的上进心,也没有改变他的耿介刚直之性格,因而他的仕途依旧平坦顺畅,官职也不断地晋级高升。
屡逆龙鳞 忠言直谏
寇准这块少年得志的好材料,没有因年纪太轻而遭到埋没,宋朝廷对他不断委以重任,他还曾经担任过右正言、直馆、三司度支推官、盐铁判官等官职。每次朝会上百官言事,寇准都不甘做“沉默的小伙伴”,他总是踊跃大胆发言且言辞激烈。对此,宋太宗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看走眼,寇准正是自己所钟爱的那种直臣,所以宋太宗对寇准格外器重。不久又下旨擢升寇爱卿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从此,寇准更是不负圣望,他不但努力工作,而且还在宋太宗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竭尽忠诚。端拱二年(989年),寇准向宋太宗奏事,但寇准意见与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越听越不高兴,索性转身向后宫走。寇准见状,竟忘了君臣名分,他上前一把抓住太宗的龙袍,执意请皇上听完自己的陈奏。好在宋太宗也不是不讲情理的蛮横昏君,他对寇准还算客气,只得再次回到龙椅上,重新听取寇准的谏言。
宋太宗绝对堪称明君,他明辨是非,认为寇准抓挽帝衣,并无他意,皆是出于寇准的一片拳拳忠君爱国之心。因此,越想越觉得寇爱卿可爱,越想就越觉得寇爱卿可堪大用。所以,他常常在众人面前夸赞寇准道:“朕得到了寇准,就等于唐太宗得到了魏征!”其乐意之心情溢于言表。
淳化二年(991年)的春季,对于靠耕种为生的北宋农民而言,是一个难熬的季节。开春之后,天气大旱,几个月几乎不见一滴雨水。百姓收成不好,就意味着将不能按时足量缴纳赋税,也就意味着流民潮的兴起和贫民暴动的潜伏滋生,做君王的宋太宗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虽然他不一定愿意在嘴上承认,但他心里清楚,百姓才是自己真正的衣食父母,才是头上的天。于是,太宗召集朝廷大臣,讨论天灾的缘起。除了寇准,殿下大臣几乎异口同声地“以天数对”,也就是认为是老天爷在作怪,天下大旱并不是人力所能为的。然而寇准却另有别论,他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下大旱是由刑罚不公所导致。别人都把责任推到了虚幻的“天”那里,而寇准却把皮球踢给了宋太宗——说刑罚不公正,不就是在论人事吗,人事当然应由宋太宗负总责了。寇准的话令宋太宗极为难堪,听罢他的话,“太宗怒,起入禁中”。
但没过多久,太宗就回过了神来,他认为寇准必定出言有据,就决定独自召见寇准。太宗面前,寇准提出要求,他要当面质问中书省、枢密院二府长官王沔等人,太宗应允。王沔等来到后,寇准言辞激烈地问道:“在前些时候,祖吉和王淮都犯了贪污受贿之罪,祖吉罪行较轻,却被你们处死了;而王沔之弟王淮侵夺财物达到了千万,却仅仅被施以杖刑,后又官复原职,这难道不是你们这帮人执法不公、徇私舞弊吗?”王沔听罢寇准的问话,立马跪倒向太宗谢罪,太宗责骂了王沔一番。至此,太宗更认为寇准乃是可用之人,他旋即下旨,册封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后又升任枢密院长官。
寇准虽然因性格耿介而不止一次让宋太宗难堪,但却能够得到宋太宗的重用,毫无疑问,这是与宋太宗的开明密不可分的。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2674-0.html神秘的湛卢剑为何会飞入楚王宫?湛卢剑是什么剑真相还有哪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