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表现可圈可点,他别具一格的参谋方式可谓空前绝后,让人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平庸”掩饰下的聪明。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一直以军事强人的形象出现,唯我独尊、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排兵布阵亦听不进别人半点意见,即使总参谋长朱可夫元帅的建议也常常被他斥责为“胡说八道”,一不高兴还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
接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有了前车之鉴,聪明绝顶的他,为了使自己不蹈前任朱可夫的覆辙,于是就耍了点“小手腕”,居然经常让斯大林“顺从”地采纳自己的意见。
华西列夫斯基采取的办法是,在斯大林叼着烟斗作战略部署之前的闲暇中,就在他周围东扯葫芦西扯瓢地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军事问题,既不系统,也不高深。但说着说着,斯大林就灵光乍现,赶紧一二三四五地部署战略要点,居然没有大错。另外,在斯大林召开军事会议时,坐在斯大林身旁的华西列夫斯基也是要发言的,但每回说到战略战术都是语无伦次,十分啰嗦,往往使与会者听得一头雾水。结果呢,自然要遭到斯大林呵斥。怪就怪这类军事会议“民主集中”后,由斯大林拍板作出的决策常常被实践证明大都是“英明”的。
华西列夫斯基
尽管华西列夫斯基久经沙场战功赫赫,但同僚心里瞧不起这个毫无建树的总参谋长,认为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很不到位,故对他多有鄙视,但华西列夫斯基总是一笑置之。其实在军事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说的战略战术部分根本就不希望其他人听清楚,让斯大林一个人能听明白就行了,然后“润物细无声”地作用在斯大林的决策中,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你真的认为华西列夫斯基很平庸,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1942年7月23日,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助指挥战事。当德军从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第一次进攻时,华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挥守军顽强抵抗。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反击计划。两位将领拟定的计划获得斯大林的批准。华西列夫斯基出任南部战线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战的总指挥官,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苏军围歼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
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苏军首次向高级将领颁发象征统率级别的奖章。2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所作出的贡献。
1943年7月5日,希特勒为了重新夺回东部战线的主导权,在库尔斯克战线发动了“堡垒作战”。尽管德军攻势猛烈,但华西列夫斯基在作战第一线指挥苏军进行顽强有效的抵抗,终使德军丧失攻击能力甚至后撤,8月3日,华西列夫斯基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展开大规模反攻,11日收复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可夫,这是苏军收复的首座大城市。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1500辆坦克、3500架飞机、3000门火炮。
库尔斯克一役后,德军从此元气大伤,再也无力阻止苏军前进。华西列夫斯基指挥麾下百万苏军强渡聂伯河,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解放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挺进到东普鲁士德国本土。1944年4月10日,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绝对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垒”的东普鲁士城市哥尼斯堡后,斯大林亲自打来电话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已决定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英雄”的称号,并授予他第二枚“胜利勋章”。这令华西列夫斯基激动不已,因为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只有大元帅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帅同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
取得东普鲁士战役胜利后,华西列夫斯基奉命返回莫斯科,开始拟定远东地区的对日作战计划。1945年8月初,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远东苏军总司令,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的同时,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面向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行动,不到一周便挺进到东北中部地区。8月17日,日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发电报给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宣布日军投降。至此,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的远东战役以击毙日军84000人,俘敌近60万人的胜利告终。时年50岁的华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
二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出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82岁的华西列夫斯基与世长辞。他的回忆录《毕生的事业》一书,对研究二战及二战期间苏军最高统率部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自从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就损失数千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有三百多万苏联军人被俘,有一百多个师被德军打残或歼灭!德军深入苏联境内达1000多公里。苏联大块的国土被德国人占领,有当时苏联全国人口40%之多的苏联百姓,生活在沦陷区,被迫接受着德国人的残酷统治。
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庞大对手,并拥有大批装备精良的军队,和先进国防工业做支撑的国家,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连连失败,被德国人打的损失惨重,难以招架呢?
我认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之所以一败再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以斯大林为首的高层统帅部,在判断德军的战略意图上,完全失误,甚至一点都不挨边!虽然斯大林也考虑到苏德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做了一些战前准备,但并没有充分认识,深入理解德国侵略的总方针。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与其说斯大林比较看重这一条约,到不如说他寄希望于此条约。他采取忍让的态度,很怕因为一点点的小事,给德国人发动战争以口实!这一点就如同的蒋介石一样,明知在那个时候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但又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甚至到了苏德战争以前,斯大林还是紧紧抱希望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点看,毋庸置疑,在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主观上采取的还是消极防御的态度。
苏联的作战军队,直到这场大战爆发前的三个小时,才收到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于是军、师、旅、团各级仓促传达、各级紧张指挥、各级忙碌的进行战时调整和准备,可还没等苏联军队反应过来,德军就迅猛的压了上来,战争爆发了,苏联完全是仓促应战,岂有不败之理?
再有就是,斯大林和苏联军事高层,将德军的主攻方向完全搞错了,这也是初期失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无外乎是想侵吞它国的经济、能源,用这些转化为实际能量在支撑战争的进行,获取更大得战争回报!
斯大林的想法也是如此,他认为,德军主攻的方向应该是西南,那里有顿巴斯的煤、还有高加索、乌克兰的石油和粮食。所以斯大林布置了主要的兵力,在西南方向进行防御。可事实上恰恰相反,狂人希特勒,之所以称为狂人,就是因为他不按正常的理性思维出牌,他选择的主攻方向在中央,其作战意图就是用闪电战的特点,一路长驱直入,直逼莫斯科,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思想!
这一作战意图,直到苏德战争爆发的那一天,斯大林还固执的认为中路攻击,属于佯攻,在中路起到牵制吸引苏联军队的目的,主攻方向还在西南!直到战争爆发一个星期以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抵近第聂伯河的时候,斯大林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希特勒这个疯子真实的作战意图。这个时候苏联慌乱中调整军事部署已经很被动了!前方交战的苏联军队,已经与德军接触上了,其反应能力大大减弱!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之所以付出惨重代价的另一点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在战争爆发两年以前,苏联就已经做出了把苏联西部的工业企业,向东迁移的决定。因为那个时候苏联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业生产力,都在西部地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装备工业,军队装备就得不到保证!国家就没有硬实力!这样一个道理,似乎苏联并没有十分看重,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时,苏联全国20%军事工业仍然在西部地区没有东迁,当然这些后来不是被德国军队摧毁,就是被德国军队加以利用。
还有就是,因为斯大林主观判断失误的原因,苏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国民经济没有转入战时需要。
战争突然爆发,随着工业企业的减少,能源的减少!工业生产力就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战争一天天的进行,一天天的消耗,伴随而来的不是增加编制,增加武器弹药,反而是在逐渐减少弹药的补给量,部队由于装备带来的限制,不但没有扩编,反而进行了缩编。
苏联各军、各师汽车、坦克、飞机的配给,也都大大减少,以当时的苏联步兵师为例,战前全师一次炮火齐射,所需的弹药是1400公斤,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没有那么多炮弹补给,调整为一次炮火齐射,所需弹药为350公斤。这样不难看出,每个师的炮火能力,比战前减弱了三倍。
战争爆发一个月后,苏联就明显的感觉装备工业已经难以为继,由于汽车、坦克、装甲车,生产量的减少,苏联被迫在全国范围内撤销机械化军,以骑兵代替快速反应部队,担负远距离快速奇袭的作战任务。
最后一点,就是由于苏联内部原因,所带来的军事领导指挥上的缺陷。
战争爆发的两年以前,全军大批大批参加过实战的优秀军事干部被否决,反之提拔上来的军官,不论是其军事理论,还是实际作战经验,都不比之前的军官!
所以这些荒唐的做法,给之后苏德战争中,尤其是战争初期,苏联军队的战时指挥,和平时的军队建设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无异于自毁长城!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2-2673-0.html华西列夫斯基为何要以平庸掩饰其绝顶聪明?真相究竟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