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做好今后的就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品质民生的根本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要求,这是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就业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出彩机会,而充分就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
——就业关系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途径,事关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就业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方式。有了高质量的就业,就会有稳定的收入和稳定的预期,就能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住上更宜居的房子,享受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反之,没有就业,基本生活成了问题,更谈不上家庭幸福。因此,就业作为最大、最基本的民生,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的依托;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保障和改善就业、实现充分就业。抓好了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人人都有通过就业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就能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共同富裕的关键。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2.5,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为0.466。就业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方式,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提高工资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高质量就业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的成功经验,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因而,高质量就业是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没有高质量充分就业,就谈不上共享发展成果。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要求。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其根本支撑是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充分就业顺应群众就业需求新变化,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畅通向上流动通道,使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别人尊重、获得社会认同,使人人生活更加充实和更有成就感,拥有更健康的身心,从而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
2024年4月9日拍摄的青海师范大学校园招聘会现场。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也在于发展。只有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业质量才能相应提升。高质量充分就业归根结底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用发展的办法根本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讲,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在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是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根源。就业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情。凯恩斯就业理论认为,就业、收入、消费三者相互影响;创新经济学之父约瑟夫·熊彼特曾说,社会进程本是整体,密不可分……涉及就业的问题往往并不只是跟就业有关。就业指标之所以被视作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原因也正在于此。只有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稳步实现就业质量的提高。只有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延长产业链,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挖掘、开拓新的职业领域,构建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就业岗位增量提质才不是空谈。
——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导向性。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在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过程中,注重培育就业新增长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提高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重视对技术替代岗位的评估和测算,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大力发展就业友好型经济,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高质量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越是科创企业、高新企业,越渴求具有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的人才,也越有潜力释放出高质量就业岗位。因此,必须从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人力资源协调发展。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切实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业才能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24届毕业生大型就业洽谈会上,一名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左二)与求职毕业生交流(2024年3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努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充分发挥改革促进就业的动力作用。通过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特别是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和体系,形成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就业环境。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同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全社会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深化教育培训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增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变革的适应性,减少“学无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提高教育质量,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解决信息不充分、不对称造成的就业岗位与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完善供需对接机制,破除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劳动者社会性流动渠道,使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注重劳动力市场两端发力,构建就业与产业相协同、劳动者培养培训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相补充的高效对接机制,提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平衡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更好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有为作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将就业纳入宏观政策目标体系,加强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构筑完善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将就业工作成效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围绕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环境更加公平、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就业保障稳步提升的目标要求,以强化就业优先为导向,以促进供需匹配为关键,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考核体系,形成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高质量充分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切实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抓好,以“更稳定的工作”托举起广大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8137-0.html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力”?
下一篇: 自我革命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