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这里流淌着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使命,就是让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任务,这也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要义之一。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需要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从而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探索。
新时代我们要做好首都文化的传承者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北京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这不仅反映了多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也展现了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印记。北京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不仅承载着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也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加强三条文化带整体保护利用,是北京构建全覆盖、更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通过专项规划,推动了文化带的自然保护与历史记忆的传承。这一举措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涵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修复相结合,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首都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北京拥有丰富的红色遗址遗迹,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作为全国政治中心,近代以来,北京亲历了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一座座红色旧址传承百年薪火。香山革命纪念馆将展览作为传播和讲授革命历史的“教科书”,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得到系统整理,建党、抗战和新中国成立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形成规模,建设首都立体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照片,北京,2024年6月1日
新时代我们要做好首都文化的创造者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数字变革时代,赓续五千余年中华文脉绵延勃发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底气和深厚滋养。北京是一座极具青春气息的创新之城,是全国科技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北京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跨界融合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借助AI、5G+8K、3D打印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文化领域的示范应用,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文化的魅力。通过数字科技绘画巡展,以数字化手段还原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精粹,让文物更加生动地浸润人心。北京这座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现代都市,正在以创新融合的姿态传承历史文化赋予的无限能量和无穷魅力。
文化浸润丰厚滋养千年古都,北京这座“活态博物馆”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北京作为世界上博物馆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博物馆的布局正变得愈发纵横交织、结构缜密,形成了一幅独特而引人入胜的城市文化图景。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广度、密度和深度均在全国城市中首屈一指。近年来,北京的博物馆建设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中国长城博物馆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拔地而起……在北京,博物馆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融,新兴文化业态则为市民提供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好用活北京冬奥会遗产,向全世界展示后冬奥时代发展新章。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登上首钢大跳台眺望京西新地标的发展,感受穿越千年的京城古都魅力,聆听浓浓的工业遗风与现代交响乐激情碰撞。如今的首钢,东接群明湖、西临永定河、北望石景山,早已不再机器轰鸣、浓烟四起,取而代之的是自然景观映衬下的静谧。作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这一场馆在冬奥会结束后,依然继续发挥其比赛和训练的功能。此外,它还成为了举办众多活动的热门地点,逐渐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以及文化消费的新焦点。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故宫。新华社照片,北京,2024年5月31日
新时代我们要做好首都文化的实践者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在城市保护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城市保护,关键在于城市规划要把城市的历史和未来融会贯通起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延续和传承,需要正确处理好实体城市空间发展和非物质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城市的转化升级过程中体现出对传统人文的关怀和尊重。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北京城拥有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上一个十年,以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带动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进步;下一个十年,期待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北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注入更蓬勃的动力。北京市明确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钟鼓楼、正阳门、天坛等一批重要文物建筑先后得到修缮保护,坚持“老城不再拆了”,保护老城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形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工作正前所未有地得到重视,关于中轴线的价值阐释不断提升,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
坚持“保”字当头,最大限度保护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保护历史风貌原状。为了探索长城保护长效机制,北京市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长城沿线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大重点组团规划,全力打造具有国家标识意义的八达岭世界遗产核心展示区、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物部门成立“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助推北京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长城文化保护利用的创新之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文脉,就要保住北京文脉的“根”,让文脉传承成为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基底,将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我们坚信,北京不仅能够在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也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树立典范。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发挥其全国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8104-0.html传承与创新让千年古都焕新颜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下一篇: 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