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高频词。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再到3月在全国两会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必然遵循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稳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保障,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从理论意义看,充分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战略洞见,深刻回答了新征程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课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我们党对生产力理论认识的又一次飞跃。从时代意义看,有力彰显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本质要求,全面体现了贯彻落实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保障。从实践意义看,是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是推动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重要引擎,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2024年1月8日,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兴地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全自动机器人高速运转生产新能源汽车配件订单产品(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谭云俸 摄
——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如何挺立时代潮头、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谁在科技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当今世界,要素数量驱动的外延型经济增长模式已进入瓶颈期,创新驱动的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有望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与此同时,全球科技创新也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谁能够更大程度地释放创新动能,谁就能够更快地促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引领世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土壤。
——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第四轮工业革命浪潮中,我国正逐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已不再突出,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作为主要引擎拉动经济高增长的模式也不可持续。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力能级的跃迁,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全力推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柱。我们要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量子、脑科学、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做好前瞻性部署。要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提升企业数字管理和柔性管理水平,打造“数字工厂”“灯塔工厂”“未来工厂”,更好适应柔性制造、个性化生产新范式要求,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积极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4年4月2日,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桥吊在装卸货物。 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是指在国内范围,更是指在国际范围。新质生产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国博弈的重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优生产要素汇合聚变是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凝聚世界范围内的先进生产要素的互动合力,拓宽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空间,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质生产力的开放性意味着中国必将更好地发挥世界经济引擎的作用。
当然,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国际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在大部分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因地制宜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中,谱写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崭新篇章。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8042-0.html党对生产力理论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新质生产力系列评论之十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三个着力点
下一篇: 京津冀产业协同未来十年向“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