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重大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为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奋进新征程,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已成为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
在位于南昌的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对即将出口的客车进行检测(2024年4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正在深刻改变着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的新赛道。在这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产业变革面前,我们只有紧紧跟踪并把握科技前沿变化,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思想解放是先声。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性的变革,谁在思想观念解放上先行一步,谁就能在形成新的经济竞争优势上抢先一步;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谁就会拥有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一是在生产力质态上,要勇于挣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困扰,坚持以创新为主导,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提高基于数字信息系统的体系生产力,通过加速科技创新,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二是在生产力自身系统性上,要敢于打破不符合新质生产力生成规律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紧紧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升级,把发展未来产业作为换道领跑的关键,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在生产力的呈现特征上,要坚决破除阻碍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利益固化藩篱,把数字化和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趋势,拆除阻碍创新的“篱笆墙”,打通促进创新的“快车道”,以敢试敢闯的精神充分调动各类要素活力,积极推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产业,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找准契点是关键。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通过颠覆性技术、前沿性新兴技术去催生新的产业、新的动能,还包括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舞台很广阔,关键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契合点和耦合点。契合点找到了,就可以拥有空间、大有可为。其一,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促进新质生产力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多层次布局和协同发展。其二,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链条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和绿色产业。其三,要注重数智赋能,做强数字核心产业,一体推进补芯、引屏、固网、强端,培育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光电、先进计算等产业链,实施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行动,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拓展“人工智能+”、“5G+”等应用场景,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等等。不同行业和企业,其发展战略和阶段也不同。在新质生产力赋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转型升级路径,培植新动能的生长点。要明确自身的技术路线和攻坚目标,前瞻布局、积极动作,促进技术更新换代,推动生产力提质发展,就能够确保见诸实效。
在江西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工人在生产线上巡检设备(2023年1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 摄
——科学方法是密钥。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载体是产业,核心引擎是创新,本质是一个选择科学方法推进成功的过程。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一是新劳动者。不同于传统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还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三是新劳动工具。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四是新型基础设施。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同时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供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用高科技或以新质生产力的要素去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一方面,于企业而言,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完善构建生态,找出自己的细分市场和生存空间,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以及细分领域的状态,积极融入新质生产力布局。另一方面,于政府而言,要深化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健全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机制,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确保产业政策精准发力,包括研发、公共技术补贴更加精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加快培养能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让创新型人才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
作者系山东省企业文化学会副会长,山东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7957-0.html新质生产力系列评论之十丨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三个着力点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理响中国】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下一篇: 党对生产力理论认识的又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