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未远,今又元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过年有着两个重要时间节点:腊八拉开了红红火火的序幕,而元宵则是画上了圆圆满满的句号。
灯火迎佳节,花团闹元宵。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寓意着和睦团圆。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祭门户、迎紫姑……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诞生于农耕时代的元宵节也有节日特定的仪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节日的灵魂是文化,不同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从“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再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这些精妙的场景,是元宵节勃发的文化脉动,更映射出淳朴善良的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让我们对“人月两团圆、天下共安康”有了更深的感悟。
2月19日,搬迁群众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泉街道移民搬迁社区包汤圆。 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离不开“团圆”二字,天圆圆,月圆圆,财圆圆,运圆圆,事圆圆,情圆圆,寿圆圆,福圆圆,家圆圆……圆,始终是元宵节的主旋律,是华夏子孙内心深处对于家国情怀的一份传承,盛满了中国人对家国故土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安康的追求,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认同,由此产生的仪式感,让家国情怀更浓烈、更本真,成为元宵节最美的色彩。家国一体,家国同心,不论是春节还是元宵节、中秋节,在每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与家人朋友把盏言欢,祈愿生活和和美美,早已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延伸着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年年周而复始,世代接力,薪火相传。
元宵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律动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有着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延续两千多年的情感认同。从纪晓岚妙出元宵灯谜难倒乾隆帝,到王安石巧拾妙联一箭双雕成美事;从东方朔助人为乐元宵家人终团圆,到南陈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元宵“破镜重圆”成佳话……这一切,都为元宵佳节写下了生动的文化注脚,让闹元宵有了文化的滋养、吃元宵有了习俗的脉络、过元宵有了十足的意蕴。尽管欢度元宵佳节,长城内外习俗有别,各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流传至今的节日文化内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又到元宵佳节时,家国情怀总如一。
天上月明,地上灯明。元宵节又有“灯节”之称。姑苏灯彩、六安狮子灯、海宁硖石灯、佛山芝麻灯、哈尔滨冰灯,众多精彩别致的花灯造型给节日增添了吉祥色彩。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首词描述的就是宋朝元宵节的情景。在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中,不仅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送孩儿灯等,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元宵之夜,逛花市、观焰火,看秧歌,猜灯谜,成为众多家庭的选择。正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意涵,构成了我们赓续千年而不绝的文化血脉,凝结着中国人最温暖的情感记忆。
2月20日,在宁夏银川市,参赛社火队的演员为市民表演舞龙。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元宵节,承载着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如果说春节演绎了普天同庆的喜悦,那么,元宵节则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表达的既是阖家团圆的美意,更是中华儿女对家国的赞美。心安之处,是故乡;站立之地,是中国。元宵节自古以来就与家国、故土等情感因素密不可分,如同一条纽带,联结着生活在全球每一个角落的华夏儿女。一碗象征团圆如意的汤圆,一盏饱含吉祥祝福的花灯,一场红火热闹的社火表演,一束闪耀夜空的绚丽烟花……都在传递着家乡的味道、新春的味道、过年的味道,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家国兴盛的美好愿景,让人们在元宵节中更多了一份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每个人心中所追求向往的圆圆满满、和和美美,都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富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今日华夏大地,元宵节红彤彤的灯笼,以及各式各样的汤圆、红红火火的文艺活动,都在诠释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节节高”、步步好。
作者单位:广西防城港市纪委监委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7805-0.html又是一年元宵节 家国情怀更浓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新征程上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下一篇: “中国红”闪耀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