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世界,众智成城。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黄浦江畔如约而至。
自诞生之日起,这一行业盛会就以汇聚“世界智慧”、贡献“上海方案”为使命,已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更为上海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赢得发展主动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8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强调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握好这一发展机遇,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需要各国深化合作、共同探讨。这封贺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态势,为上海推动人工智能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年来,上海推动大会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形成循环联动。现如今,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近1200家,2020年全年规上产业规模达到2246亿元,逆势增长50%,2018年至2020年年均增速29.5%。
当前,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经济、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效应日益凸显。率先抓住这波AI浪潮的上海,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的“四大高地”正加速形成,世界的目光也正聚焦于此。
先行先试,树立标杆示范
回溯上海AI的快速发展,其实不过短短几年。但关键时点,上海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65年前的那个夏天,计算机专家约翰·麦卡锡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一词,那时的他也许有很多想象,但此后起起伏伏的AI始终没有迎来突破。有生之年,约翰·麦卡锡也没能看到人工智能的大爆发。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不断增强的算力、更多更优的数据、更高能级的算法加速演进,由此带来的语音和图像识别等AI技术猛然间撞开了期待已久的未知世界。
这一次,中国迅即发力,嗅觉敏锐的上海,2017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智能上海(AI@SH)”行动,率先布局。
忆及当初的果断抉择,参与当初政策制定的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说,当时上海面临“四条底线”的约束,这都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在约束。而人工智能在先进制造、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等领域的渗透应用,可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展现了一条实体经济创新转型之路。
也是在当年,在徐汇西岸举办的一场“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种下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种子,一张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上海高地的蓝图也徐徐展开。
2017在徐汇西岸举办的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峰会上,上海开始深入思考AI的发展
回过头来看,上海敢于在各地都要抢占的人工智能风口上打造全国高地,是有独特优势的。大数据上,率先建成法人、人口、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大数据交易中心每日交易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全国双千兆第一城的打造,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快速崛起,构建起各类丰富的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
锚定目标的上海,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以先行先试政策探索打造人工智能生态。先后成立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为上海人工智能顶层规划提供智力支撑;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制度探索突破,为全国树立示范标杆。
同时,持续为人工智能从制度环境上创新突破。尤其是2019年,出台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从人才、资金等方面全力打响“一流创新生态”标志性品牌。
落实行动方案,上海这两年把资源向最想干事创业的有为人才集聚。如今,上海AI人才厚度日益增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等一批国际顶级AI专家落户上海发展。在上海人工智能百强企业的创始人中,近半数获得过国际顶级技术奖项或有过海外学习工作经历,三分之一为“80后”“90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年轻化、知识程度高、拥有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群体。
名企汇聚,积蓄强大势能
始于去年的疫情,曾让不少人担忧,正处于上升期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再度陷入低潮?
恰恰相反,疫情在给全球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期待,在疫情防控、新冠检测、智能制造等领域,人工智能爆发出强大潜能。
在上海,依图科技联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发上线“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成为行业内首款智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产品;深兰科技从基因入手,重点攻关“病毒人传人变异位点”,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工厂、宝钢“黑灯车间”等一批智能工厂在AI助力下,不惧疫情,实现满负荷运行。
人工智能“上海力量”的逆势上扬,离不开强力的招商引资,一批重大AI项目不断为上海AI高地蓄能。
微软亚洲研究院、商汤中国总部、腾讯长三角AI超算中心、百度飞桨创新中心、达闼全球总部、明略集团总部……随便哪个项目在中国乃至亚洲都分量十足。
以行业领军者商汤为例,其中国总部落户上海后,旋即推出一项备受瞩目的大工程“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AIDC)”,自去年7月7日启动后,仅用168天就完成结顶,今年底将竣工投用。对商汤而言,AIDC不仅是未来业务破局发展和高速增长的基石,也是商汤支撑芯片国产化、攻关超大模型、以及打造开源算法生态的着力点与破局点。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商汤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效果图,今年底将建成投用
头雁引得群雁飞。如今,依图、深兰、云从等技术类企业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加快技术落地步伐;寒武纪、平头哥、地平线、燧原、天数智芯等基础类企业致力于研发高端智能芯片,突破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钛米、高仙、小蚁、快仓等产品类企业持续推出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新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联影智能、森亿、商米、氪信、虎博、松鼠AI等应用类企业深耕医疗、金融、商贸、文娱、教育等垂直领域,不断提升人工智能赋能价值。
引得来,更要留得住。正如上海市领导所言,在上海好项目不缺土地、好团队不缺资源。针对人工智能,上海不断优化土地供给和空间布局。全市“4+X”产业载体格局不断完善,加快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岛、徐汇西岸智慧谷、闵行AI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信息飞鱼4个特色产业园区。张江人工智能岛已成为国内行业地标,集聚IBM、百度、同济大学等19家创新主体,正推动由岛扩区;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已正式启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智研究院、华为、依图、明略等领军AI企业在此扎营。
赋能百业,助推数字化转型
爆发式增长的人工智能,正重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今年初,备受外界期待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正式发布,推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全面转型、整体提升,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
谈到AI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关系,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另一方面,上海这个超大城市也是最大的应用场景,在转型过程中,不管是经济、生活还是治理数字化的转型,都为AI技术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用武之地。
其实,自上海将人工智能列为先导产业之时起,就提出人工智能最终须服务民生和经济转型,“不能落地、没有应用的AI技术注定是走不远的”。早在2018年上海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向全球AI企业广发英雄帖,聚焦教育、医疗、制造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开放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吸引更多新技术在上海率先应用。
张江人工智能岛正纵深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融合AI、5G、边缘云、物联感知等技术,逐步完善了30余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部署
至今,已发布3批58个单位的场景需求,对接280余个企业、500余个解决方案。
譬如,在医疗领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在急诊领域搭建掌握4000多种多专科疾病智能诊疗平台,全程赋能急诊医护人员应对复杂多变的急诊挑战,目前已为上海十院急诊超50万万人次患者提供深度问诊、分级、分诊,精准辅诊,分诊准确率从69%提升到95%。在教育领域,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打造的自适应学习+课堂实时分析+口语语音矫正的“AI+学校”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实现了知识点分析、学生能力量化测试、记忆曲线与遗忘规律分析、知识点掌握推测、练习行为分析等功能。在智慧社区建设领域,北新泾街道用AI赋能老旧小区智慧升级,主动呼应智慧康养、智慧生活、智慧文化、智慧运动等百姓生活需求,实现了九大类30个项目在老旧小区集中应用。
这些标杆应用,让市民真正感受到了AI就是“爱”的温暖。“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围绕制造、商贸、医疗、教育、交通、政务、文体等细分行业,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化转型的“一业一策”。回到今天开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围绕经济、生活、治理三大数字化转型领域,新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将重磅发布,值得期待。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2991-0.html世界人工智能的“上海时刻”,何以底气十足?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718万人投保的“沪惠保”,为何能在数据安全流动中“秒级反应”?
下一篇: 浙江农村究竟有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