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鲜明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科学回答了“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民生为大”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立场。
2024年8月22日拍摄的苏州强胜路接312国道工程沥青路面摊铺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坚持“民生为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坚持“民生为大”是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鲜明体现。人民立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义,人民利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标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得通、行得稳,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造福人民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以“人本逻辑”超越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民生为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民生为大”在本质内核上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民生为大”寓于“人民至上”之中,没有脱离“人民至上”的“民生为大”,也没有脱离“民生为大”的“人民至上”。我们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有力彰显,也是践行“民生为大”理念的生动体现。
坚持“民生为大”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开辟形成的成功密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民生为大”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和成功密码。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实现国家现代化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径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统筹做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历史和现实表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正是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党才能克服和战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险阻,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2024年9月4日,居民在乌海市海南区新苑社区内的一家超市购物。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坚持“民生为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和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伟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将“民生为大”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既能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内生动力。要全面把握民生和发展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善民生成为经济发展的恒久动力源,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15560-0.html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民生为大”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理响中国】坚持“四个聚焦”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 大力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