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15552-0.html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坚持“四个聚焦”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将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全面转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应有之义,是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根本路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迫切要求,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内在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经济社会系统进行全领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绿色化升级,将生态环境真正放到宏观经济治理综合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位置上。促进全面绿色转型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把绿色转型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六条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从世界观、发展观、实践方法、价值取向、国际关系等角度,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确定了行动纲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关键是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形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方式。
2024年8月12日拍摄的老牛湾南侧的一处黄河峡谷(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坚持协同转型
绿色发展是全方位、革命性变革,涉及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为此,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目标协同。坚持协同转型关键要坚持目标导向,处理好当前和长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等一系列重要关系,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环境污染和气象灾害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科学分析、智能决策系统,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坚持以协同转型为牵引,一体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修复、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在绿色转型中坚持目标协同。
注重政策协同。政策是经济社会发展治理的重要工具。发挥制度优势、做好政策协同,促进信息共享,使公共政策相互兼容和相互协调,统筹好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体关系,使各领域间统筹兼顾、领域内步调一致,提升政策协同执行水平,发挥政策联动效应,协同推进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强化区域协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明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合力。加强区域流域绿色发展协作,坚持区域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强化土壤污染风险协同管控,强化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2024年9月4日,村民在贵州省从江县加榜梯田里抢收水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吴德军摄
坚持创新转型
坚持创新转型,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动能。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要建立绿色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预测、发现、评估和预警机制,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基础研究重点领域,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创造性突破,从源头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下好先手棋,打好绿色科技自立自强主动仗。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绿色科技创新是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变量。要实施绿色科技创新重大行动,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研设施,组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低碳零碳工艺流程再造、新型电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统筹强化诸多原创性、关键性、引领性绿色科技攻关,推动绿色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为绿色转型注入科技动力。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转型要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发挥我国技术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的优势,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导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加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在电力系统、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建设运行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形成科技含量更高、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坚持安全转型
坚持安全转型,既要坚定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定力,也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安全有序转型。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以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引领自然资源有序开发,更加注重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把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始终,既通过高水平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又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市场活力,确保转型平稳有序、过程风险可控,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要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坚持先立后破、坚守安全底线,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全面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涉及地区发展、行业兴衰、公众生活等诸多方面,既要强化目标引领,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形成全国“一盘棋”;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区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控排潜力等因素,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运动式“减碳”等现象,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切实协调好全国目标统一性和地区特殊性。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15552-0.html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下一篇: 坚持“四个聚焦”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