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对北京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北京,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北京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7月28日,北京,中轴线鼓楼内的“钟鼓楼历史文化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来源:千龙图像库)
加强科技创新 布局未来产业
北京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聚焦“突破”“占先”和“升级”,北京市对标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倒逼应用基础研究,持续深入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在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北京连续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北京深入实施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注重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围绕“北京智造”优势产业,把握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建设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低碳能源、前沿材料等领域统筹创新资源,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围绕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0多个方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壮大。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北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扩大外调绿电规模,绿电占比达到25%,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厚植绿色底色,将创新要素与“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环境结合,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推动城市集约紧凑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保障民生 塑造“北京品质”
北京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促进投资和消费不断涌现新亮点,扎实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育、文体等民生实事,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覆盖面,市民生活服务多样化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全市公共服务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面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协调有限空间资源和人民群众多元需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从系统观念出发统筹谋划、协调解决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北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全力以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努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做好惠民生、暖民心、强信心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着重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和一线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中创造更多民生福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北京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为抓手,更加突出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撬动基层治理大变革,通过管理目标量化、标准细化、职责明晰化,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以细心、耐心、巧心聚焦细微之处,全方位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在精准上下功夫,精治共治法治一体推进,列入专项行动的任务不断扩展,既有对违建等城市治理“顽疾”的攻坚克难,也有对桥下空间、铁路沿线、背街小巷等“灰色空间”的整治,更有回应民生关切的精细化社区治理。在留白增绿中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百姓生活品质,以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为发展插上羽翼,在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中塑造“北京品质”。
2024年7月19日,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之基层社区应急救护理论与技能培训(来源:千龙图像库)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北京服务”
北京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智慧化为导向,以“北京标准”“北京效率”“北京诚信”为支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品牌。
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北京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以“京通”作为网上办事门户,以“京办”作为政务办公门户,以“京智”作为智慧决策服务门户,围绕“三京”打造统一服务入口,推进“一网统管”“一网慧治”提质增效,实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以“城市码”打造全市统一的实体“数字身份”编码体系,以“一张图”建设全市统一的时空基准底座,实现智慧城市“全链接”;以“感知体系”建设推动城市影像、城市脉搏、城市体征等数据汇通应用,实现城市运行“全感知”。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北京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一件事”系统协同,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按照“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端出件”的要求,规范并优化形成各场景工作方案、办事指南、业务流程等,推出建设企业变更“一件事”、优化企业注销“一件事”、拓展餐饮店开办“一件事”集成服务,并不断扩大服务对象范围。
全面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北京持续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着力构建科学高效、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改善首都营商环境。推行“无事不扰”白名单制度,对纳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除被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案件线索、专项检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减少对优质企业打扰。统筹深入推进非现场监管工作,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收集、分析、评估相关监管数据,实现非现场监管行业领域全覆盖。细化“柔性执法”措施,完善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结合执法实际及时修订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深入开展跨区域执法协作,加强京津冀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安全监管联合执法。
总之,北京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加强科技创新布局未来产业,着力保障民生塑造“北京品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30-15466-0.html奋力谱写北京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民主法治保障
下一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