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8月17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谢周清教授、乐凡阁博士与海内外学者合作,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提出了夏季北极大气汞峰值现象的产生机制。
汞是一种剧毒液态金属,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长距离传输,成为全球性污染物。摄入被汞污染的水产品会对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甚至胎儿造成毒害作用,导致听觉及感官障碍、麻木、语言障碍乃至新生婴儿的智障、脑瘫、眼盲等。
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针对全球汞污染的严峻性,201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的国际公约《关于汞的水俣公约》。
北极在北半球汞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环境汞暴露的敏感地区。研究团队在国际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观测计划(MOSAiC)期间(2019-2020),率先对北冰洋海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汞在线观测,并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对夏季的观测数据作了重点分析,提出了驱动边缘冰区汞释放过程的机制。
基于观测事实和释放机制,进一步预测了未来边缘冰区汞排放在北极快速变化背景下的变化情景:边缘冰区汞输入增加,释放更多的大气汞。由于中心北冰洋边缘冰区面积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该区域作为汞源区应引起重视。
本研究揭示了北冰洋海冰变化对汞循环过程的影响,为模式模拟提供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正确评估极地生物和人群的汞暴露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完)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9-141-0.html中外学者合作发现边缘冰区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