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报道 3月28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2024年一季度发布会在示范区举行,集中发布示范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领域探索形成的“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及生态共建机制”等4项制度和实践成果。
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贯彻落实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精神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以制度创新破解生态系统分域治理难题、推动跨区域共保联治的重要举措。
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示范区始终将生态绿色作为独特基因和最靓底色,不断探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机制和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下,示范区执委会坚持发挥“共”的优势,做好“联”字文章,汇集两省一市、三级八方力量,协同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管控要求,统一功能定位、统一保护基准、统一管理手势,既增强约束力又提高执行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从独奏向交响、从单打冠军向团体冠军的转变。
2023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AQI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4.1%,“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数据的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在发挥作用。
本次发布会介绍的4项制度创新成果,是示范区建设四年多来针对跨区域共保联治普遍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所进行的有效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具备较好的实施成效,可为全国其他重点地区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绿色创新能级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一、关于示范区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
为解决示范区两区一县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不一致、产业准入要求不统一、部分省界区域“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会同示范区执委会制定实施了《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包括鼓励事项、引导事项、禁止事项三个部分共30条,作为示范区各地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区域开发、项目建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清单》发布后,切实发挥了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中的“底线”作用,取得三方面明显成效:
1.是生态环境底线更加牢固。每个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批均严格对照《清单》逐条进行相符性分析,对禁止事项内的9个项目进行了否决,从源头上防控环境污染。
2.是绿色发展动能有效激活。青浦区4个产业园区在环评时,将《清单》作为项目前期准入的依据;吴江区对照《清单》指导4个印染产业园规划及规划环评落地落实,分别设置氮磷削减方案;嘉善县强化《清单》的实施应用,推动“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扩面等试点。
3.是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清单》与环评制度改革相衔接,通过环评和排污许可“两证联办”试点审批项目,提升环评管理效能,符合条件的项目环评编制时间平均缩短65%,编制费用平均减少55%,审批时限减少72%。
二、关于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
通过构建涵盖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生态服务功能、调控管理等四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指标体系,统一两区一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内容、尺度和方法,解决两区一县评估要素单一、评估指标不统一的问题。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水利部太湖局会同示范区执委会制定《示范区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对2011—2020年示范区“一河三湖”生态环境状况统一开展全域式、摸底式、回顾式调查评估,为生态环保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1.是加快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感知体系。加快布设观测站点,推进青浦区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吴江区桃源林海野外观测站、嘉善县祥符荡视频监控和自动监测点建设。统一开展本底调查,2023年首次跨区域对33个固定调查点位、2 条调查样线、3个大样地按照统一标准开展生态调查监测。
2.是不断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两区一县协同开展重点企业排查整治和截污控源工作,推动种植业退水及农田地表径流的生态拦截屏障与尾水回用工程,推进青西三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点提标改造。
3.是加强湿地保护和河湖水生态修复。完善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和震泽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积极推进汾湖章湾湿地公园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水下森林”218.11万平方米,生态湿地1.94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0.1公里。
三、关于示范区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
上海市金泽水库水源地与浙江省嘉善县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地毗邻,取水口分布于太浦河两岸,由于两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两地分别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各自划分的,存在保护区不协调、边界衔接不顺等问题。在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沪浙两地于2022年同步完成水源保护区协同划定工作,并会同上游形成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主要包括完善水源地保护协作机制、加强跨界水源地联保共治、推进监控预警能力建设、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应急联动机制、推动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共同打击环境违法七个方面,重点是:
1.是联合加强水质预警监测。建立水环境监测定期通报制度和水源水质预警实时通报工作机制,分为自动监测、人工监测、应急监测三层,重点关注特征污染因子监测。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太浦河重金属锑未出现过临近临界值。
2.是联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水平。建设示范区环境应急共享物资库,连续4年举办示范区两区一县跨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实战演练,提升太浦河沿线应急响应水平。
3.是联合落实长效管护机制。推动青浦区、昆山市、吴江区、嘉善县签订《青昆吴嘉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聘任各级联合河长18名,强化日常管理。
四、关于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及生态共建机制
示范区“一河三湖”等重点跨界水体上下游、左右岸的功能定位、管控要求、治理标准各不相同,跨域生态建设项目在规划定位、管理级别、建设重点和时序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两省一市、三级八方共同制定《示范区淀山湖、元荡、太浦河(含汾湖)等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治理及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聚焦重点跨界水体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关键问题,明确协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等5项工作机制,以项目化、清单化形式统筹推进跨界河湖生态治理。
《方案》实施以来,47个重点跨界水体实现了联合河湖长制的全覆盖,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的“五个联合”制度不断深化。太浦河共保联治示范段完成22公里生态绿廊建设;淀山湖堤防达标及岸线贯通工程(江苏段)已完成,青浦段(一期)即将完工,淀山湖(昆山片区)11条河道完成清淤整治;青浦、吴江两地持续同步推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共修复岸线全长23.9公里,元荡成为首个地跨沪苏两省的示范幸福河湖。金嘉平地区(金山、嘉兴<含平湖>)借鉴示范区经验,开展环杭州湾地区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的共保联治;吴江区与秀洲区、桐乡市出台《京杭运河(澜溪塘、清溪)联保专项治理方案》;江苏与上海、安徽分别签署交界地区跨界河湖共保联治备忘录,推广跨界水体联合保护、污染协同防治方面的创新制度和经验做法。
发布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司负责同志主持,示范区执委会负责同志介绍制度创新成果,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媒体提问。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8-7903-0.html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制度创新成果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