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
龚正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拿出更多突破性创新创造创举 形成更多实打实发展成果
■ 2017年,上海GDP突破3万亿元,2021年GDP突破4万亿元,2024年上海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
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发布。
根据龚正市长1月23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经济增长关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5%左右”增速背后,有怎样的逻辑和动力?
重质量
增速5%强化以质取胜
“5%左右的目标,符合上海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利于引导预期和稳定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分析,当前上海经济不论是总量的规模,还是结构的转型,都到了一个特定阶段。“经济增长既要看增长率本身,也要看增长的结构,更要看增长的质量。5%左右的目标,包含了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
人们常关注经济增长的数值,但容易忽视经济总量的增加。近年来,上海经济总量接连迈过重要关口。2017年,上海GDP突破3万亿元,2021年GDP突破4万亿元,2024年上海有望成为国内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
在总量日益庞大的情况下,每增加1个百分点都更为不易。“5%左右”的目标,“不是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是一个必须奋力一跃才能实现的目标。”权衡认为,上海经济的外向型成分高,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今年世界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加上地缘政治、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振等影响,都会通过外资外贸等渠道传导至上海。
要形成稳定预期,进而转变为稳定增长,都需下大力气实现。为达成这一目标,不仅要推动量的增长,还要注重质的提升。民建上海市委对本市企业开展调查后提交了一份提案: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围绕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市人大代表、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台盟黄浦区委副主委马炜表示,上海需要加快布局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打造新经济创新生态系统。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提出,可以将REITs等金融创新工具用于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基础建设,实现更普惠的赋能。
抓增量
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的能力,即为发展提质的能力。上海已步入新旧动能的转换期,现阶段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旧动能”在退出,三大先导产业等新动能规模尚待壮大。这一新旧交替的状态,也会对上海经济增速带来影响。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8个字方针,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对上海而言无疑是重要的指导思想。”权衡说,一些新兴产业尚未成气候的情况下,传统产业的转型或退出要把握好节奏,保证新旧动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平稳衔接,实现接续增长,避免增长断档。
围绕做大新增量、壮大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墨不少。
一方面,要发挥科创的牵引作用,这是上海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动力所在。通过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赋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认为,要充分发挥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点燃创新“核爆点”。市人大代表、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威表示,上海应加大力度支持技术成果转化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真正早期的创投基金,使更多成果有机会实现“从0到1”的转化过程。
另一方面,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以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这是打破僵局、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
从“特斯拉速度”到“莫德纳速度”,从产业综合用地改革到“工业上楼”……一项项制度创新探索,正在激发经营主体的无限活力。这些新举措不仅是上海突破土地资源瓶颈束缚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工业经济比重、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吕琰认为,上海近年来出台了一批创新政策,可以在浦东新区通过浦东新区法规系统集成、立法固化,给市场更稳定的预期。同时,还应给予创新金融工具等新兴事物更多成长乃至试错的空间。
通过科技赋能和制度革新,上海将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转流量
化高频流动为高效增值
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流量经济特征明显:国家会展中心每年办展规模达到600万平方米,仅上海车展就接待海内外观众逾90万人次;第六届进博会观众报名约40万名;虹桥枢纽一年客流量达到4亿人次……如何将这些可观的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是上海又一篇大文章。
从全球看,资源要素流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价值在不断提升。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上海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
2024年,F1中国大奖赛等一批国际赛事回归上海,国际邮轮重新到访上海,演艺经济也持续升温。促进演艺活动、体育赛事、文旅消费有机融合,释放消费需求,对提振经济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周卫红认为,今年是上海推动商旅文体展联动发展、放大文化作为“引流端口”作用的重要时机。“文旅行业短期内会迎来强势反弹,热闹过后如何持续维持流量,并将赛事等带来的流量落地转化为上海的‘留量’,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谋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一批“展会+商业”“文旅+商业”“体育+商业”联动项目,加快培育数字消费、大宗消费、服务消费、绿色消费、都市时尚消费等新热点。这意味着,上海不仅要“赚流量”,更要“转流量”。
实际上,流量经济,还只是上海长期优势的一个方面。上海作为经济规模巨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市场容量大、应用场景多、各类要素集聚等长期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实际效能。(记者 孟群舒 胡幸阳)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8-7137-0.html今年上海增长目标向着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之城奋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