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11月29日,雷军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人民币一事冲上了微博热搜。当天,在广西科技大学有一位名叫哈泽洋的学生向学校捐赠了20万元。不同的是,这位学生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四学生。在广西科技大学迎来65周年校庆之际,他想通过这次捐赠,感谢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对他创业的帮助。据悉,这是该校首次接受在校学生捐赠。(据11月30日柳州日报)
捐赠现场(图源:柳州日报)
11月29日,雷军向武汉大学捐赠13亿元,引来好评如潮。雷军称,有很多很多校友捐款,每一笔捐款都是校友对母校的爱,分量都一样重。雷军这句话很实在,捐款要量力而为,对学校的感情,不能以捐款多少为衡量标准。
广西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哈泽洋向学校捐赠了20万元,同样引起了舆论关注。据了解,疫情期间,他参与校园志愿团队配送校园物资,后来打开思路开发了外卖点餐系统,从而赚取了第一桶金。再然后,学校给他们提供了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如今公司每天可以为固定13个人提供岗位,周六周日可为18个人提供岗位,很多都是参与勤工俭学的学生。
虽然雷军和哈泽洋的捐款金额无法相提并论,但从中发现,他们捐款的初衷都是一样的。雷军就读时,收到学校一笔2000元的“巨额”奖学金,让他心生“十倍、百倍、万倍”回报母校的意愿。哈泽洋同样因为得到学校的帮助,所以借校庆之机为学校贡献力量。
不过,我们看到了一些质疑,有人说,哈泽洋为什么能在疫情期间接到单子?认为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其实,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时运的因素,更关键的是思想创新。就像他当志愿者时,看到学生收外卖不便,就开发软件系统一样,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思路、能力以及意愿。
学子的捐助,也是在从一个侧面来肯定学校。往小了说,疫情期间学校让学生点外卖,并没有借机“做大做强校园餐饮”这一点,就值得肯定。往大了说,学校是否给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是否给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用武之地?学校给哈泽洋的帮助,就是看到了他的能力,给了他舞台。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更是创新的场所。年轻人的创意多,点子多,学校如何呵护,就非常重要。
可以说,学子和学校,就是一场双向的奔赴。打开了学生学习创业的思路,学校同样能从中得到回报。这些回报,未必就是说学子学有所成、学子捐款之类,也可以是从中提升了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让更多的学子受益。
前不久,某体育社区APP“高校评分”的话题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不少网友现身点评母校,以自身经历测评高校教育,发表对自己学校的看法,围观其他学校的锐评。
客观说,一些学生评价母校非常尖锐,其中有些难听的话就受到不少学子的点赞,认为“中肯”。虽然这些评价未必全面客观,但可以肯定,如果一所学校缺乏关爱学生之心,就不可能得到学子的爱护,更别谈学子在学成之后还来回报学校。
得到学校帮助创业赚了钱,再来回报母校,体现了学生的感恩心态。所以,对学子捐赠学校的行为,应该少些猜疑,多些肯定,其他学校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8-3508-0.html极目快评丨大四男生给学校捐20万元,请少些猜疑多些肯定是真的还是假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