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周全
11月7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外国语学校获悉,该校高三(1)班学生郭梓衡入围清华大学2024年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成为全国总数不到50名获得该资格的学生之一。
这意味着郭梓衡将无需参加高考,春季学期直接到清华大学接受预科培养,通过预科考察后,在清华大学接受本硕博贯通培养,师从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
将在清华进行本硕博连读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最终获得清华大学2024年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资格的学生总数不到50人。郭梓衡就是其中之一,通过预科考察后,将录取至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八年制),依托清华大学求真书院进行培养,采用“3+2+3”培养模式,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即8年的本硕博连读。
郭梓衡
此前,郭梓衡在专业测试中经历了三场笔试考试。“第一场笔试考试时长为4个小时,要完成8道大题,考的是大学数学的知识点;第二、三场考试考的是数学和物理,老师当堂教授一个知识点,随后就讲授的内容进行测试。”郭梓衡坦言,准备笔试考试不仅要靠此前的知识储备,还要挑战自己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面试环节中,郭梓衡从入围面试的一百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面试时,三位老师向一名学生提问,问了我很多数学专业问题,虽然和我预先准备的不一样,但我还是沉着应对下来了。”郭梓衡说。
高三(1)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赵永志告诉记者,刚入校时,郭梓衡就定下了在数学竞赛中获奖或清华领军计划的目标。虽然在数学竞赛中和省队失之交臂,但郭梓衡一直保持着积极的状态。“竞赛结束回到班级准备高考时,他心很静、效率很高,每天早自习都早早到教室记背语文和英语,不仅在短时间内把之前的进度补齐,还在月考中取得了年级第8的成绩。”
赵永志认为,郭梓衡还非常善于思考,面对数学问题,他常常能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从结果去思考问题本身。
“竞赛课程相较于常规课程有一定的拔高,常常要用大学的视角来解决问题。”在数学竞赛教练王锦岑看来,郭梓衡凭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真正感受到了学习高等数学的乐趣,才能在数学竞赛和新领军计划中坚持下去。
郭梓衡和武汉外校教师
“郭梓衡还被同学称作‘郭巨’,在同学们心目中数学水平比较高。”王锦岑笑着解释,这要归因于郭梓衡的自律,到了后期能够心无旁骛地自学,制定好了计划就坚决执行,每天的状态都很稳定。
对于数学的热爱源于一本课外读物
还在上初中时,郭梓衡就展露出了对数学的特别的兴趣和特长。武汉外校超常中心主任李彬介绍,郭梓衡不仅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高等数学,还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数学是成体系的,一道题蕴含的是知识点背后的逻辑,要先把逻辑理清楚再做题。”郭梓衡说,在学习新内容时,需要结合学过东西的内在逻辑,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例如学习矩阵的相似,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认识到知识点之间是能联系起来的,这让他记忆很深刻。
课余时间,郭梓衡常常阅读大学教材,看相应的视频课,从中了解方法背后的逻辑。“例如,学习函数方程时,我会看大学教材中的常微分方程。”在郭梓衡看来,看到一个方法,把背后的思想悟通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有联想,是非常值得的。
其实,郭梓衡对于数学的热爱源于一本课外读物。读小学三年级时,同学送了他一本有关概率的科普书,吸引了他的兴趣,书中的内容超出了小学的知识范围,带给他很多启发,他很好奇更高层次的东西,觉得思考问题很有意思。“小时候没有上培优班,自由的时间很多,我很喜欢读书,后来我把这一系列的科普读物全部读完了。”郭梓衡说。
在父母的支持下,郭梓衡在小学阶段就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了解,6年级时就接触了微积分,这帮助他扩宽了知识面,启发了对理科和科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探索世界的必经之路,是基础学科,蕴含了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郭梓衡坦言,学数学一定要理解清楚逻辑,理解背后的思想,打通微循环,“数学是一个整体,要把各种知识的潜在联系想通,把孤立的知识点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思考问题比较灵活。”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8-2636-0.html无需高考,本硕博连读!武汉外校学生入选清华“数学领军计划”真相究竟是什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