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鲍筱兰 在全球工业文明的浪潮中,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一直在工业发展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9月25日,“鉴往知来:上海工业博物馆的传承和创新”专题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工业、文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上海工业博物馆如何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桥梁?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价值,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转化。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如何有效保护并利用这些资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在致辞中说,工业文明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尊重全球文明的多样性,通过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建设上海工业博物馆不仅是对百年工业城市深厚工业底蕴的致敬,更是工业精神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葛东波表示,上海工业博物馆将成为集中展示工业文明和工业发展的对外窗口,连接工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呈现工业技术变革和工艺流程演绎,打造高品质的文博城市新空间。并鼓励社会参与共创共建,共同构建“1+1+N”的上海工业博物馆体系,使上海工业博物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文明展示平台。
东浩兰生集团党委副书记倪瑾提到,上海工业博物馆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展示工业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激发创新思维的平台。倪瑾强调,东浩兰生集团将不遗余力地推进博物馆的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集教育、研究、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论坛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辛健以及迅达(中国)首席执行官施达毓等嘉宾分别就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业创新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顾玉才在演讲中指出,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他强调,保护工业遗产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则从设计新质力的角度探讨了工业设计在推动工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更是一种战略思维,能够驱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通过回顾中国第一批万吨轮的建造历程,展示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他提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辛健分享了该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迅达(中国)首席执行官施达毓则从企业的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推动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他认为,企业应当承担起保护工业遗产的责任,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就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工业设计的变化、工业发展的记录、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推动工业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键。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支持;企业应积极探索工业遗产的商业价值;社会各界应提高对工业遗产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上海工业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为未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指明了方向。专家们希望通过博物馆的建设,提升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双向互动,使工业遗产焕发新的生机。未来的博物馆将成为教育与研究的综合性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企业界的深度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在工业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展现出的决心,标志着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态度。通过与国际社会的深入交流,中国希望分享其在工业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推动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8-15615-0.html“鉴往知来:上海工业博物馆的传承和创新”专题论坛召开,探讨上海工业博物馆如何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