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动车浪潮正在欧洲掀起浪花,初登场虽然气势如虹,却有「后顾之忧」,主因国内车市割喉战正值延长赛,远征国际的同时却又担心自家后院起火,恐将消耗其长期战力?
供应链业者指出,国内电动车产业称得上是自给自足成长的最佳典范,尤其供应链发展成熟,竞争力受肯定。因此预估欧洲内需,可能因为国内车的群体到来,开始「分裂」。
特别是近年受到车规芯片、关键零组件短缺、通膨等因素影响,欧系车考虑生产成本、利润率等,无暇顾及少数细分市场,例如小型、更为亲民的电动车款,这为国内车创造绝佳的登陆机会。
也有部份国内车也直接锁定高端车款,要与大众(Volkswagen)、奥迪(Audi)、BMW、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等地主队正面对决,若在此取得胜战,将更有利跨足全球。
外媒引用国内专家分析,国内车在设计、结构、品质及光学都有巨大进展,特别是信息娱乐及相关软件,让西方的系统显得过时。其研究如何创造客户体验之仔细,预估已超越了部份西方车厂。
业者指出,虽然国内车远征欧洲气势如虹,却有「后顾之忧」。对国内车厂来说,目前影响其生存、竞争力的关键战场仍是国内市场,割喉战延长赛跨至第3季,杀价重灾区以电动车为主,强权如Tesla、比亚迪等降价不手软,这恐使其他国内车厂被迫跟战,进而消耗内力,影响他们长期远征的战力。因此,部分国内车跨境欧洲,恐易陷入「成也国内、败也国内」的矛盾。
另外,欧洲消费者需求品味对国内车厂来说,也是另一不易征服的关卡。
德国汽车周刊整理国内自主品牌在欧洲动态,具潜力者包括:具锂电池自制等优势的比亚迪,已成全球电动车龙头,在国内超越大众、Tesla,在欧洲与老牌经销商合作代理布局佳、且拿到租赁大厂Sixt的10万辆大单,使其地位稳定。只是进入欧洲认证成本高,比亚迪与其他国内车一样,欧洲市场定价不如想像中便宜。
上汽的名爵(MG)是前英国品牌,在德国有超过100家经销商,专门锁定德系车难顾及的部分细分市场,脚步站得稳。
吉利策略合作网最密集,是瑞典Volvo大股东,两者旗下有电动车子公司Polestar。吉利旗下有领克,也与梅赛德斯子公司Smart合作,及高端电动车品牌Zeekr等。不过,除Polestar 2价格具竞争力,销售量也可接受,其他品牌的实际销售表现仍在观察中。
蔚来、小鹏都欲与欧系高端车品牌竞争,但进展有限。前者在德国有不错注册量,打造受瞩目的换电模式,却得付出换电站基础设施高昂成本,再加上国内价格战波及,使其亏损增高,值得观察后续是否有鞭长莫及的压力。后者技术、设计都称得上新颖,在欧洲销售仍在起步中。
长城的高端车款Wey、亲民款Ora,在欧洲实际销售成绩离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爱驰虽是最早进入欧洲的品牌,却因选择电子连锁商Euronics为合作伙伴,变成汽车、家电同台卖,使其销售难起色。
外媒针对德国道路上的电动车品牌进行统计,大众有20万辆、Tesla约14.6万辆、雷诺11.3万辆。随后依序现代汽车(Hyundai Motor)、Smart、BMW、欧宝(Opel)、奥迪、梅赛德斯、菲亚特(Fiat)。上汽MG达1.7万辆、Volvo达0.95万辆;比亚迪1,448辆、蔚来844辆、 长城640辆, 其他国内品牌则仍鲜为人知。
业者指出,国内车进军欧洲,对于欧系车有一定压力,主要是后者电动车制造未明显延续燃油车时期的优势,至今仍在努力找寻突破口。但政府补助持续下砍,9月德国商业买家的电动车补助将截止,其占新注册量达3分之2。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7-7604-0.html国内电动车群起抢滩欧洲 强势登场背后藏隐忧?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