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预订/竞价,好“米”不错过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慨,小红书就像是一个裹在滤镜里的塞壬女妖,时刻在用PS过的精致和美貌,等待着有人去踩坑,有人被吞噬……
最近,北京市消协发布旅游消费体验调查结果显示,社交媒体平台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成为旅游消费新问题。
其中,本地游体验中,在对小红书种草攻略的线路体验前,体验员的信息感知价值评价为88.24%,体验后为40.00%,前后差值高达48.24%,为此次体验员在信息感知价值方面落差最高的平台。
事实上,照骗、滤镜厚、落差大,这些个问题也算是此前小红书老生常谈的东西了。
犹记得前两年,据小红书笔记统计,中国至少有63个城市拥有“小圣托里尼”,62个城市拥有“小京都”,以及80个城市拥有“小镰仓”。看得不少网友直呼:可能咱是真的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在XX地二十多年了,我都没注意到那片蓝色的公厕外墙,居然也能成为中国版圣托里尼打卡地……
小红书官方在回应质疑时称,“我们向用户真诚道歉,不管是经历了失望的用户,还是并没有遇到‘照骗’的用户,我们都真诚道歉。”同时,小红书表示将对“避坑”等内容作更多展示,还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便于大家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不过,小红书之前道歉是道歉了,不过这次北京消协又点名小红书,这个改正力度或许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看到这,我也不禁生出了一个疑问:
如果小红书上展示出来的精致生活,都带着厚厚滤镜的话,那么小红书最近喊出的生活方式电商是不是就存在一个根本性的BUG?消费者最后拿到手的东西,要不要再加一句“一切以实物为准”呢?
小红书的生活方式电商,原来是披着滤镜的拼多多、1688?
1967年,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曾在《景观社会》中把现代世界描述为一个影像生产与影像消费为主的景观社会。德波指出“景观”首先被呈现在商品世界中。商品世界创造消费者需求,通过影像证明需求的合法性,进而让消费者以为自己是“消费主体”,于是发生消费行为,得到满足。
这个论述,放在当前小红书力推的生活方式电商上算是最贴切不过了。
翻译翻译就是,在小红书,我穿着美美的衣服拍照打卡,展示出了一种精致有质感的生活情调。然后你看了笔记被这种向往的生活场景种草了,进而完成了下单购买。
所以,用户在小红书买到的不只是一个商品,而是买到向往的生活。
从理论上来讲,小红书的这个思路逻辑是不错的。
但问题是,当实际落地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现在小红书博主们展示出来的这种精致生活,似乎也可以像此前的网红景点打卡“照骗”一样,靠着滤镜过度包装出来。
就像同一件粉色荷叶边的连衣裙,在小红书博主们的笔记中,借助各种科技与狠活,展示出来的就是满满的高级感。但是当线上滤镜消失,消费者最后拿到手的,可能就变成了一条没质感、没版型的死亡芭比粉丑裙子……
此外,更尴尬的是,你在小红书上下单购买的产品、追求的小资生活,最后还可能是拼多多、1688们发货给你的。
在这方面,此前就有不少人吐槽,小红书上很多品牌商家都没有货源,而是在拼多多玩起了“一件代发”,这甚至一度成为小红书平台内部隐秘的共识。
直到现在,我们也仍能在小红书上看到,有集美吐槽小红书下单,然后被拼多多提醒发货。
再打开两家一对比,发现小红书店铺还含泪赚了1倍的价格……
这种卖家秀与买家秀、小资生活追求与残酷现实的反差和欺骗,对于小红书生活方式电商的发展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么小红书能靠不断的治理打击,解决掉这个问题吗?
看看现在小红书依旧泛滥的网红打卡地“照骗”就知道了。
小红书的根本是内容、是调性,精致的内容调性是小红书流量价值的核心。
这种“精致”,也是小红书独有的一种“纽带”:高阶的用户通过内容分享“精致”,低阶的用户则被“精致”吸引,从而形成流量池。
这个流量池有多深,小红书商业化的空间就有多大。
据天眼查APP显示,当下的小红书已经融资到E轮,估值170亿美元,也就是具备了IPO的条件。所以现在市场对于小红书未来商业化空间,无疑将会影响其未来在二级市场的估值。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小红书的生活方式电商自己离不开滤镜,离不开种草博主们的持续引流,以及打造出的精致内容调性。这也算是UGC主导的内容生态与流量商业变现之间的老矛盾了……
其实从宏观视角来看,现在小红书滤镜的负作用之所以大,还是因为瞄准的精致生活场景过于狭小,所以在有限的内容品类和用户群体面前,就很容易一传十,十传百的被影响。
对此,一个产品经理曾经这么说过:社区是“人以群分”,做电商是“物以类聚”。小红书做的是“人以群分”,但可能很难做到“物以类聚”。
就比如,虽然当前小红书也在推“主理人”、买手电商模式,但是商业化方式上,小红书、抖音、快手,无外乎直播带货、视频挂链、广告这几类,底层再加一个博主的商单平台和广告投放平台,其实并没有很特别的变现手段。
小红书吸引力最大的其实是中小设计师品牌,但偏偏优质的小众品牌,如今也正在被综合电商巨头瓜分,而大品牌又看不上小红书这样的平台。所以现在小红书转型做“生活方式电商”,其实对品牌商家们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做电商,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品类、从规模效应出发,品类结构的天花板,就是小红书未来商业化的天花板……
小红书的破局之道:从小众精致,向全生活场景转型?
具体来看,小红书该怎么做大商业化空间?
有两个方向:1、逐步放弃固有内容调性,从小众的女性内容社区平台,转变为大众的内容平台。
小红书、B站两者都是内容社区,而且都有很强的个性化内容调性。同时也都希望通过电商业务来实现商业化。
但现在,B站已经从曾经的二次元,实现了向全内容、全年龄段用户群体的拓展,并开始探索广告、游戏以外的,更多元化的商业变现模式了。
在这方面,虽然小红书的内容也已经有了新变化,比如增加数码科技类内容,甚至是一些擦边内容,来吸引男性用户的注意力,但整体用户结构却似乎还未出现关键性变化,依然是以年轻女性为核心群体,这就意味着小红书似乎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型发力。
2、拓展电商业务的可能性,寻找品类增量。
除了卖得比较好的美妆,小红书也想发力数码、潮玩等商品。
只是,在这些品类中,“精致”不是优先选项罢了。
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趋之若鹜地要过“精致生活”,也有不少的年轻人更看重实惠。闲置交易市场的火爆就是一个例子。
数据显示,闲鱼的月活有1.6亿,已经超过小红书的一半,而且闲鱼的用户数还以20%的同比在增长,目前闲鱼已经成为饭圈、娃圈和潮玩的第一大交易场所。
小红书想要的增量,闲鱼其实已经吃到肚子里了。接下来能挖掘出的增量可能已经不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小红书提出的“生活方式电商”这个概念,本质上其实是在给投资人一种心理暗示:人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小红书货币化的道路上,可以不断地拓展品类。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电商行业早就进了切分存量市场蛋糕,而抢蛋糕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定义一个细分赛道。
所谓“生活方式电商”其实并非重新定义赛道,而是拿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概念给一、二级市场画饼。
概念是好概念,但不一定是好生意。毕竟当下这个电商时代,越是存量,电商就越是长在内容上的。
受众更广泛的内容,生长出来的是规模效应更好的电商。
就像抖音、快手长出了直播带货。相比货架电商,直播电商有着更好的规模效应,所以通过做直播,抖音、快手的电商业务做成了。
而个性化内容,长出来的是个性化需求更浓的电商。
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表达用户个性化、具体需求的长尾搜索词,在小红书所有搜索词里的占比已经超过60%。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小红书的个性化需求很多,人们上小红书很多时候就是简单地“搜个答案”,小红书正在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而非购买商品的平台。
当然,搜索暗含需求,小红书电商业务也许能做出来差异化,但是需求太个性化就容易缺乏足够的规模效应。
比如某些商品,小红书上不容易买到,但淘宝就可以。
电商平台缺乏规模效应,就意味着供给端很难真正做起来,平台也就更容易触碰到商业化的天花板。
做电商,商业化的天花板其实不在流量,关键还是要看供给,拼多多把供给做到了极致,于是才有了媲美阿里的体量。
所以,现在小红书提出来生活方式电商的概念,只是看起来很好,但怎么从供应端落地或许才是未来更大的考验……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21-119066-0.html北京消协的调查,打脸了小红书的“生活方式”电商人设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前有Uber质疑、后有比亚迪追赶,留给特斯拉的时间不多了
下一篇: 腾讯上半年日赚5亿,员工还多了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