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武汉大学发布《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认为,直播PK、打赏源自戏曲艺术悠久的“斗戏”传统、“缠头”习俗,这种观、演及时互相反馈的模式,还原了戏曲表演与观众的互动方式,是戏曲创作体察观众审美习惯的体现,有助于戏曲艺术开辟演出舞台、吸引年轻观众、增加市场化收入。
图为《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
“PK源自戏曲‘斗戏’传统,是市场竞争的一种形式,自唐至今”,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郑传寅介绍,不同剧种、行当的戏曲演员直播PK,互相切磋技艺、提高艺术水准,观众评定高下并送出点赞、鲜花、打赏,重现了传统节日围观“擂台戏”的热闹景象。演员以PK为比拼擂台,增加与同行交流的机会,弱化了戏曲演员论资排辈的可能,激发出演员从业积极性,促进戏曲行业培养“生力军”。
戏曲作为舞台艺术,演出、观看、筹备均需付出较高的经济和时间成本,近年来随着戏曲观众流失,院团市场化收入微薄。戏曲繁荣发展,解决戏曲剧场经济疲弱的现状十分重要。青年演员走进直播间,打开了戏曲传播的新局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已有231种戏曲在抖音开通直播;2021年至2022年间,抖音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在已经开通直播的戏曲中,73.6%的主播获得过打赏。
北京京剧院言派老生,国家二级演员王宁在抖音直播,先后与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弹等同行PK,演出《定军山》《沙家浜》等精彩唱段,频频收获年轻观众的喝彩、打赏、礼物。“与同行PK才艺,展现不同艺术门类的精粹,观众不仅用打赏表达认可,还会购票去线下剧院看我的演出,鼓励我坚守戏曲传承之路”,王宁说。
《报告》评价,打赏是“缠头”习俗在直播时代的表现形式。观众为演出打赏,发源于唐代的戏曲“缠头”习俗。“缠头”既包含票价,也包含观众向演员、戏班赠送的礼物。不同于“先付费后观看”“主办方定价”的传统购票模式,直播打赏“先观看后付费”,是观众对戏曲表演共情、欣赏心理的外显化。为艺术付费成为戏曲观看者的一种主动选择,更是对传统艺术传承者的肯定和鼓励,是顺应大众消费心理的艺术付费方式,更符合广大观众的心愿。
“中国传统戏曲在努力探索创造性转化的新路径,直播PK、打赏的互动方式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道路。青年演员在新的展演空间高频次、高质量演出,不仅解决了戏曲演员自身的发展问题,还为传统戏曲培养了大批爱好者和忠实粉丝。这种能够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的传播创新值得鼓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珺提到。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16-23532-0.html武大学术报告:直播PK、打赏源自戏曲观演传统,创新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方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