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17日电(记者杨文、张宇琪)25岁的心衰患者李海宁看了看绑在腰腹上的控制器,双手捏着两侧的电池,抬起头笑着说:“从来没有想过,我不仅有了工作,还和正常人一样找了女友。”
这块和手机一般大小的控制器,上面记录着术后天数,还有血泵转速、流量、功率和患者心率。一根细细的导线连接电池,持续辅助心脏向全身各器官泵血。
“火箭心”患者李海宁正在讲述康复后的经历。新华社记者 杨文 摄
“能活下来真是奇迹!现在的我重获新生。”近日,在天津滨海新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下称“泰心医院”),李海宁等19名安装了“火箭心”的心衰患者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康复后的体验和生活。
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说,由于药物治疗的局限和心脏供体的缺乏,机械性心脏辅助装置逐渐成为心衰患者的选择。
2009年起,泰心医院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展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通过植入医疗器械,帮助部分或全部代替心脏做功,向全身各器官泵血。2022年,“火箭心”获批上市。
上到花甲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少年,泰心医护团队不断突破年龄桎梏,多次将患者从生死边缘挽救回来。
“医生说我极度心衰,有两次心脏骤停,十分危险。用了‘火箭心’,感觉人特轻松。”21岁的大学生小琴经常被人问,为什么总要背一个小包?她说,包里的“救命神器”,让她有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以前,孩子打电话问我吃的啥,我想说馒头,‘馒’字刚说出来,手机就拿不稳、扔在地上,人也晕过去了。现在我身体好多了,有空就去旅游!”临床试验“火箭心”患者马国庆说。
每一位患者的康复历程都令人鼓舞,每一个人的重生喜悦都让人动容。
据介绍,“火箭心”至今已挽救全国190余名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生命,其中50余名患者在泰心医院重获新生。
不久前,部分患者回到泰心医院,在医护人员陪同下,参加了免费体检、康复指导等项目。
8月14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的医生在评估植入“火箭心”患者的运动能力。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来复查时,大家还说我不够胖呢。”李海宁摸了摸头说,心衰症状已消失,体重也增加到104斤。
植入“火箭心”的患者宋涛经过检查,发现心肌逐渐恢复力量,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身体一天天变好,有时候出去玩,还能走1万多步。”李海宁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现在他的生活回归正轨。
“未来,我们将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让更多生命的奇迹延续。”刘晓程说。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16-108297-0.html“火箭心”点燃生命新希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
上一篇: 中国“火箭心”挽救心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