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会请人帮忙照顾孩子。但我们常常发现,带孩子的老人或保姆只会说方言,家长却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于是,很多家长产生疑问:在又是方言又是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孩子能听懂吗?会不会混乱?长此以往,儿童语言能力发展会不会受到影响?
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的一项天赋。儿童天生即具备识别多种语言、同时学习多种语言的能力。相关研究发现,4到5个月大的双语儿童即能够区分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这两种较为相近的语言;7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两种语法结构不同的语言并开始学习。对法语-英语、波斯语-英语双语幼童(半岁至2岁多)的研究也发现,双语儿童在语言学习初期就能区分两种语言的语音和语义系统。香港城市大学的一项个案研究则显示,幼儿能够在3岁前发展出较为均衡的三语产出能力,并根据不同语境和对话者切换语言。近年来,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开展的儿童阅读障碍调查研究也发现,学龄儿童的普通话“语音意识”(包括音素意识、声韵母意识以及音节意识)和“拼音知识”并不会受到方言影响。因此,当爷爷奶奶说方言、爸爸妈妈说普通话时,孩子是完全可以明白他们之间的差别并分别进行学习的。
此外,有研究发现,在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儿童,在社交能力、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往往比在单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更好。在长大后学习第三种语言时,成长于双语环境的青少年或成年人比单语者显示出更强的语言学习能力。多年从事双语者研究的加拿大约克大学比亚韦斯托克(EBialystok)认为,恰当的多语培育模式会为幼儿带来日后成长所需的丰富语言资源以及使他们受惠终身的大脑。他甚至还发现,双语使用者比单语使用者表现出老年痴呆症状的时间要晚5到6年。
不过,专家在科学研究中所观察到“双语者”的种种优势,实验证据都来自“熟练/流利的双语使用者”,即那些大约3岁前在自然环境中同时自然习得两种语言且两种语言都发展得比较均衡的双语者。而且,相关研究大都设置了不流利的双语儿童进行对照,发现这些儿童并未体现出认知领域的优势。语言学家康明斯(Cummins)提出了双语者“门槛理论”(threshold theory)对此进行解释,即双语儿童的两种语言能力必须达到一定程度(即门槛),双语学习才能够促进认知能力及未来学业水平的发展。
实际上,我们很难定义究竟什么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大家可能听说过,欧洲一些孩子从小就会很多门语言,但其实可能他说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支,学起来并不难。比如,英语、德语、荷兰语等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下的西日耳曼语支。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属五个语系,其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十大方言,各方言区又分布着若干方言土语。所以,方言和普通话虽然都是汉语,但它们之间在语音、语调甚至语法上的差别其实很大,就是人们常说的“十里不同音”。
既然有些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那么大,那么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假说,“普通话+方言”可以给儿童构成一个广义上的“双语环境”。家长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让老人说方言,父母和孩子做好普通话的交流沟通,让孩子接受两种语言的输入和刺激,为获得双语优势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确实会受到语言接触乃至环境等的影响。简单来说,除了先天生理上的条件之外,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跟他所生活的环境、与他人的互动和接触等因素密不可分。相较于单一语言环境,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习得语言,对儿童而言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因为来自两种语言的竞争,需要儿童具备控制干扰的执行能力、专注力和转换能力。因此,如果儿童在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功能上本身就存在缺陷,在语言习得的早期阶段反而要尽可能避免多语言输入,而是要创造相对单一的语言环境。此外,双语输入不可避免地限制了语言接触的频率。在双语儿童的成长环境中,每种语言的输入量会减少约一半,这可能会带来儿童对每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有所欠缺。有研究认为,只有当双语儿童接受一种语言的输入达到总输入的50%以上时,他们在这种语言的理解性词汇测试中的表现才能达到同龄单语儿童的水平;当这种语言的输入比例达到60%的时候,他们的产出性词汇也能达到单语儿童的标准。如果儿童在童年后期没有获得正式的、适合的双语教育,双语儿童和母语儿童在词义理解、词汇广度等方面的差距从童年早期到童年后期将一直存在,甚至持续到成人阶段。
在“普通话+方言”的环境中,家长需要正视双语(多语)学习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保证优势语言的输入量,创造自然轻松的语言氛围。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既不需要介意家庭中存在的方言,也没必要刻意矫正儿童偶尔冒出的方言词语,可以采用“一亲一语”的方式,即每位养育人固定一种语言与儿童进行交流。其次,要及时关注儿童的语言发展,保证普通话的输入量。因为如果双语输入无法趋于平衡,在特定年龄段内,其中一种语言会成为使用者的“优势语言”。最后,创造自然轻松的语言输入氛围,少纠错,多鼓励孩子开口。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能够自我纠错的过程。从错误到正确的过渡,恰恰是儿童从错误中学习、发展语言天赋的过程,在双语习得中尤其如此。只有将儿童的语言创造性所导致的错误,通过扩展、修正、完善等使其成为学习提高的机会,儿童语言才会充分体现出创造性的活力。
(作者:陆尧 吴西愉,均系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员)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136-4346-0.html“普通话+方言” 激发儿童语言活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邮件:2376512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