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第一场大型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号称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中国政府调集70余万国民革命军,蒋介石亲自指挥,与日军血战三月,终以敌强我弱等原因,形成溃败,日军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标志中日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同时粉碎了日本“速亡中国”计划。
9DM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值得一提的是,淞沪会战的主动方并非日军,而是国民党部队。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最高国防会议上作出决策:要借鉴1932年经验,主动攻击上海租界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希望借此吸引英美等国注意,能够出面调停借以结束中日战争。
另有一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引导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
这样做的目的,是迫使日军转移战略主攻方向,让日本从东边进攻,而不是从北方南下。
9DM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第一次实行多军种、兵种大规模协同作战,陆军、海军、空军通力合作,步兵、炮兵、坦克共同进退。可惜的是,由于毫无经验,协同效果很差:
步兵逼坦克冲锋又不予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
三个月的鏖战,唯有用“一寸山河一寸血”来形容淞沪会战的惨烈:
有18名士兵,将手榴弹捆在身上,伏地与隆隆开来的日军兵车共亡。
还有一位连长被敌机炸死后,妻子举着他的断腿,呼号着为连长报仇,带领士兵继续杀敌。
......
11月8日晚,蒋介石下令进行全面撤退。11月13日,淞沪会战拉下帷幕。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
9DM28资讯网——每日最新资讯28at.com
回望历史,抗日战争实在是一场惨胜,更是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延续和突变,是中国现代化的成人礼。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可以说是抗战塑造了现代中国。
抗战是决定中国近代史演变的重大转折,抗战非常重要,但是如此重要的时期,却有四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国军、外援、沦陷区、更高维度的历史视角。因种种原因,不但很少能见到相关书籍,即使对抗战十分关注的人,也常常忽视:
●国军:许多读者对敌后的游击武装耳熟能详,而对抗战正面战场的主力部队的情形则所知有限。国内也罕有相关书籍,能以客观的眼光看待抗日战争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意识形态因素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外援:对于抗战,人们常常误以为中国只靠自己就取得了胜利。而事实上,打仗,就是打钱,一切的前提都需要资金和物资的支持。在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全被日本占领之后,外援就成了当时中国的生命线。只不过这段历史,被有意无意“隐藏”了。
●沦陷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界在抗战研究领域可谓深耕细作,然而,对于沦陷区的社会状况和民众生活的真相,大多数人却讳莫如深。沦陷区中的政权组织形态如何?日本人组建占领政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的问题被长期地忽略了。
●更高维度的历史视角:对于抗战历史,我们总是带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去看,中日战争,绝不仅仅只是中日的事情,其实贯穿近代史的一条线,是中国与苏联日本美国三个国家的关系。要在更高维度思考抗战,这就需要历史学家有一种超越的本国的视角和高度去重新看待曾经的一切。
为此,诚挚推荐“解读抗战历史六书”:《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抗战外援》《通胀螺旋》《秩序的沦陷》《日本人为什么选择了战争》和《走向最后关头》。这六部书恰恰是针对上述四个抗战中最重要却被忽视最深的问题。
通过这六本书,可以看到抗战时期的另一面,看到战争中盟友与外援的巨大作用,看到沦陷区人民的真实生活,看到历史学家对那段历史更高维度的解读与分析。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收藏。
本文链接://www.dmpip.com//www.dmpip.com/showinfo-108-1189-0.html淞沪会战85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 儒学三千年:中国历史背后的文化密码